两批释放、千人交换:7人回家的背后,是战火里最沉重的"平衡术" 据以色列媒体

金顺娱乐 2025-10-14 08:17:39

两批释放、千人交换:7人回家的背后,是战火里最沉重的"平衡术" 据以色列媒体13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开始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7名以方被扣押人员已被转交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目前他们状况良好。‌‌这场牵动全球目光的释放,不是偶然的善意,而是多方博弈后,写满人性与利益的精密安排。 首批获释的7人中,22岁的马坦·安格里斯特的名字早已被外界熟知——他是从军用坦克中被掳走的士兵,其母亲两年来始终站在人质家属抗议活动的核心,甚至入选BBC年度百大女性,用声音撬动国际关注。还有28岁的伯曼双胞胎兄弟加利和齐夫,这对被分开关押的年轻人,在两年多的囚禁中熬过了"此生最漫长的分离"。当地时间8时,他们在加沙"内察里姆"走廊地区被移交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白色车队在晨雾中穿行的画面,成了打破僵局的第一缕光。 哈马斯下属卡桑旅早早就划下红线:"会严格遵守协议时间表,但前提是以色列同步履约"。这份底气源于协议的交换逻辑——哈马斯分两批释放人质,首批8时移交,第二批10时跟进;以色列则需在10时同步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250名无期徒刑囚犯。更沉重的细节藏在条款里:哈马斯每交还一具人质遗体,以色列就要对应移交15具巴勒斯坦人的遗体。 全程护航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了关键的"中间人",负责接收、转移获释人员,而以色列军方早已在南部雷姆军事基地备好直升机与医护团队,人质抵达后先做医疗检查,再飞往特拉维夫的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此刻的忙碌背后,是美国、埃及、卡塔尔等多方斡旋的结果,协议甚至以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为基础搭建框架。 有人在以色列街头举着"欢迎回家"的标语欢呼,也有人在加沙汗尤尼斯等待亲人走出囚车;24岁的埃坦·莫尔因囚禁中鼓舞同伴成了"英雄",而巴勒斯坦囚犯比拉勒时隔23年终于能拥抱母亲。这场交换里,数字或许不对等,立场或许仍对立,但每个拥抱都藏着同一份渴望。 只是协议的字缝里仍藏着隐忧:以色列保留加沙53%区域的控制权,哈马斯需解除武装才能换得以军完全撤离。7人回家的喜悦有多真切,和平的考验就有多艰巨。你觉得这份用眼泪换来的停火,能走多远?巴勒斯坦反战 巴勒斯抵抗运动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金顺娱乐

金顺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