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认识的“无锡小区”吗?

新浪财经 2025-10-14 07:53:01

在小区草坪上露营开派对

新小区一楼架空层让人心生欢喜

在老新村里来一场“凉亭故事会”

楼下闲置地变身精致“小游园”

……

这可不是“其他城市的小区”

在无锡

从家到“度假地”

可能只是一部电梯或几步路的距离

↓↓↓

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市民选择避开景区“人从众”,在家门口“微度假”。焕新改造的小区休闲设施、氛围感拉满的架空层、老新村楼下的小游园、丰富的业态嵌入让大家不出小区就能体验“公园感”。

宜居住区改造、高品质住区建设

如何让“小而美”的公共空间精彩呈现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居民对公园“进”小区还有啥期待?

记者进行了探访

热度:下楼即享“微度假”

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家住无锡经开区愉樾天成小区的张女士一家没有去景区“人挤人”,而是选择在自家“楼下”给孩子开了一场生日派对。

“有冷餐厨房、会客厅、儿童游乐区、半户外读书吧、宠物乐园等,跟物业报备后,自己布置就行,孩子们能边吃边玩。”

11日上午,张女士给记者看当天拍摄的视频,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这几年,我市新建商品房项目对架空层的设计利用格外重视,曾经单调空旷的入户大厅“打开格局”,变身公共会客厅,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延伸空间。

12日上午,记者来到梁溪区某高品质住区,小区架空层被打造成“泛会所”,设置了咖啡吧、健身房、儿童游乐区和共享厨房。

“周末我经常带孩子下楼,他在儿童区玩耍,我可以在一旁喝咖啡看书。”业主俞先生感慨道,如今在家也像在度假酒店一样惬意,满足了大伙对居住环境的期待。

“小区度假村”不只新小区独有,老新村也“别有洞天”。

上个月,梁溪区扬名街道清二社区新开业一家“设计师咖啡”,就在水仙里小区中,还配套了小剧场、共享学习室和青年会客厅等场所,主理人与社区联手营造老小区的共享空间。

今年完成改造的扬名街道芦庄五区,设计师将“口袋公园”打散嵌入小区边角,在小区入口处打造照片墙,车棚旁设置儿童游乐区,休闲座椅既能休息聊天,又是景观装饰。

“闲置空间组合利用,投资不大,但给小区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惊喜。”居民朱老伯直呼,年纪大了,走不远,在小区里就能享受公园生活,感觉很惬意。

住建人士介绍,眼下,我市新建小区和老新村改造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空间条件,不追求宏大奢华,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因地制宜营造一个个让居民愿意驻足、交流、放松的共享空间。

温度:“公园感”触手可及

公园“进”小区给居民带来笃实的获得感。

12日上午,市民王先生喜提位于瑞景道附近的星澜云邸小区新房,小区“11大主题+9大景观”全域架空层深深打动了一家人。

记者注意到,为了让业主体验感更好,项目在交房时,还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公共区域的软装。“茶室、客厅、瑜伽区、阶梯教室等都像自家一样精心装扮,让宜居生活开启‘新范式’。”该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师时成介绍。

细心的市民有同感:眼下,我市传统公园正去边界化,公园要素渐渐渗透到街区、小区环境配套中,“公园感”变得触手可及。

“不需要特意安排时间,不用忍受交通拥堵,下楼就能享受休闲时光,这种‘微度假’更适合现代生活。”

在城市规划专家看来,小区休闲空间的提升让宜居城市建设更具象化,是城市精细化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去年完成改造的唐巷小区,将600多户居民的住宅区打造成古运河边的“公园房”,小区道路提升为景观慢行步道,杂物堆积的闲置角落经精心整理后成为居民休闲区,“年轻态”的老小区赢得好评。

稻香片区连片改造时,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社区规划师在两栋楼之间的空地设计了一处共享花园,居民可在花圃里种花、装点家具,共同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此类下楼就能见到的“小而美”空间,如今在锡城小区越来越多。

顶层设计助力打造公园式住区,住建人士表示,我市“高品质住区2.0”版本对绿化配置、小区公共环境和架空层提出了具体要求,老旧小区改造时也明确要新建改造公共休闲空间,为社区居民享受“微度假”提供支持。

持久度:“公园小区”如何善治?

“这么宜人的小区环境,能维持多久?”面对公园般的小区布置,星澜云邸小区居民王先生提出“冷思考”:很多社区空间开始都很漂亮,但缺乏长效维护,不久就变成了“吃灰角落”。

一位物业公司负责人也坦言,长效管理仍是小区休闲空间面临的最大挑战。

新小区的“公园感”更明显,“一方面公共设施比较新,入住率相对较低,已入住的业主十分爱惜,另一方面前期物业管理到位,环境维护问题暴露的较少。”

小区物业人员表示,随着使用率的提升,像架空层公共客厅里的沙发、装饰物、器材以及配套的绿化景观都需要提升维护保养力度和频次,这些都考验着物业管理的能力。

记者走访前些年改造的部分老新村时发现,小游园和一些健身器材等因失管变得地面破损、锈迹斑斑,有些还垃圾满地,这让不少居民心忧。

“刚刚改造好时,大家都很开心,但后期维护不到位,反倒成了减分项。”人们纷纷表示。

打造“公园小区”需匹配良好的维护管理,才能让“家门口”的“微度假”空间发挥最大价值。

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宜居住区改造已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治模式,今年发布的《无锡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要推动改造项目从“短期攻坚”向“长效管护”转型。

相关的探索已启动。

一些经过改造焕新的老新村通过社区与物业公司或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引入服务驿站,在维护环境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宜居生活服务。

随着高品质住区建设的推进,一些新建商品房小区已着手酝酿针对共享空间的“文明使用公约”,引入社会运营机构,在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市场化运维,让公共空间善治长新。

0 阅读:255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96

用户11xxx96

1
2025-10-15 15:09

这么好的房子,买的人一定很多吧[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