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0月13日报道:“据中国媒体报道,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经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签署协议,最快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必和必拓对华铁矿石出口的部分现货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而非美元。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报道称,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结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评几句:这事看着是货币结算的变化,本质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占全球海运进口75%),把市场体量转化成了实际话语权。必和必拓每年对华供应1.6-2.5亿吨铁矿石,占中国进口的15%-18%,在中方暂停美元采购的压力下,接受人民币结算是现实选择,印证了“买家主导交易规则”的市场逻辑。铁矿石长期是中澳经贸“压舱石”,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38.2%。此次结算货币调整,说明中澳合作正从“澳方垄断定价、美元主导结算”的旧模式,转向更体现双方利益平衡的新形态,也为其他大宗商品的货币结算改革提供了范本。 铁矿石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此前90%以上用美元结算,中国每年超10亿吨进口持续为美元霸权“输血”。此次突破能带动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2023年这一比例仅5%,2025年已升至25%,必和必拓的跟进预计会让2026年底占比突破40%,更会倒逼淡水河谷、力拓等巨头效仿。 必和必拓拿到的人民币可直接采购中国电动车、5G设备,或配置人民币资产,形成“资源-贸易-金融”的人民币循环闭环。同时,中国推出的人民币计价“北铁指数”与期货市场联动,正逐步替代西方主导的定价体系,推动全球从“美元单极结算”向“多币共存”转型。
重磅,美国大豆要用人民币结算?美元创历史最差,中国无解阳谋这一年算是热闹到家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