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 他们必须留在中国 《日经亚洲评论》:在中国市场,国际汽车制造商面临艰难选择。跨国车企需留在中国市场竞争,才能应对中国品牌全球扩张,这是日经10月10日发布的。 自21世纪初以来, 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在短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如今,面对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一些品牌已经选择退出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那些希望实现全球化的企业仍然面临艰难的选择。很多企业希望留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但又不知该如何选择。 中国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是在21世纪初的事。随后,欧美、日韩等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入驻,并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彼时,本土汽车品牌尚处于发展初期,根本没有实力与这些国际品牌抗衡。 随着这些国际品牌的不断深入,投入虽然增加,但回报却逐渐降低。根据统计数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比已由2019年的42%下降至2022年的35%左右。一些品牌已经选择退出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但另一些品牌仍在苦苦挣扎。以便与本土品牌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 近年来, 中国的本土品牌借助宁德时代、百度等科技巨头的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行业观察家艾伦·邓恩指出: “我们尚未看到任何本土品牌对传统品牌形成真正的冲击,但未来几年的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本土品牌的崛起更像是海啸,而不是风暴。” 留在中国这个市场中的外资车企并非没有作为,它们中的一些已经通过本土化策略进行了调整。其中,日产和通用汽车便是很好的例子。 这两家车企分别通过推出适合当地消费者的电动汽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还有部分外资车企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在20个月内推出新产品,这也体现了其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现在外资车企想撤也难, 比亚迪去年在欧洲卖了12万辆车,奇瑞在东南亚份额超15%,不在中国学真本事,出去准被吊打。 日产在改走本土化路线后, 新电车月销涨了三成,通用靠中国团队研发的车型,成本降了近两成,这都是留在中国的甜头。 要是真退出中国, 不光丢了全球最大市场,连宁德时代的电池、百度的智驾技术都难拿到,等于自断手脚。 总结 中国市场就是汽车圈的“魔鬼训练营”,熬过去能打全球,熬不过只能回家喝西北风。以前外资是老师,现在中国品牌是师傅,留下学本事才是明路,走了可没后悔药吃。 对于跨国车企来说, 留在中国不是选不选的问题,是想活下去就得扛住,毕竟错过这阵,再想跟上中国品牌的节奏就难了。而留在中国这个市场中的外资车企,或许能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市场挑战。
全球汽车格局大变化,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冲到前三,距离第二仅一步之遥全球汽车销量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