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是陈永贵的副手,是著名的大寨铁姑娘队队长,1980年被免去职务,今年76岁

轩叔观察 2025-10-13 17:29:22

郭凤莲是陈永贵的副手,是著名的大寨铁姑娘队队长,1980年被免去职务,今年76岁了仍在大寨工作,现如今她又和当年的铁姑娘在一起,如今的郭凤莲既是大寨发展的领头人,也是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董事长。[无辜笑]   郭凤莲的人生轨迹与大寨紧密相连,幼年丧母后,她被父亲送到大寨由外婆抚养,从此在这里扎根,她的人生最鲜明的印记,始终与“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相伴。   大寨位于山西贫瘠的太行山区,自然条件十分艰苦,新中国成立前,全村不足两百人,耕地稀少,生产方式落后,村民长期依赖自然条件收成,遇到灾荒年份,庄稼往往颗粒无收,部分贫困家庭不得不外出谋生。   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特大洪水袭击,梯田损毁严重,大量房屋倒塌,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村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当时16岁的郭凤莲召集了二十多名妇女,组成“铁姑娘队”,参与到扛石筑坝、修复农田的劳动中,她们与男劳力同工同劳,成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   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大寨在灾后第二年就实现了粮食丰收,总产量达到40万斤,这一成绩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传遍全国,郭凤莲也逐渐成长为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协助陈永贵处理村务工作,同时向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介绍大寨经验。   随着时代发展,农村改革浪潮兴起,1978年安徽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显著提升,这一新模式很快在全国推广,传统的集体生产模式逐步改变。   而此时的大寨仍延续着原有的发展模式,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郭凤莲面临着转型的挑战,1980年她被调往晋中果树研究所任副所长,大寨也开始尝试土地分包到户的改革。   尽管离开大寨,郭凤莲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她利用在外工作的机会,走访考察了多个发展迅速的村庄,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1991年她重返大寨,再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重回大寨时她面对的是村民收入偏低、村集体负债的困境,不少村民对过去的集体岁月充满感情,但对新的发展路径心存顾虑。   郭凤莲组织村民召开会议,并带领大家到发展较快的村庄参观学习,她向大家讲解农村改革政策,帮助村民理解调整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在她的推动下,村民开始尝试经济作物种植和特色养殖,村集体陆续办起了服装厂和建材厂等企业。   与此同时郭凤莲敏锐地把握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她带领村民整合大寨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新模式。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大寨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村民收入显著提升,许多家庭过上了富裕生活,而郭凤莲这位历经风雨的“铁姑娘”,依然在带领大寨人继续前行。   这位从历史中走来的农村基层干部,用她的实干精神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变迁,在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代中国农民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网友们敬佩不已: “老一辈人真的不容易,铁姑娘队当年可是全国女性的榜样!”   “从集体生产到包产到户,再到乡村振兴,大寨的故事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郭凤莲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太让人佩服了,76岁还在为家乡奋斗!”   “去过一次大寨,梯田和纪念馆确实有特色,但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产业。”   “时代变了,但‘艰苦奋斗’的核心精神永远不过时,年轻人也该学学。”   “小岗村和大寨的对比很有意思,都是探索,只是路径不同。”   “原来‘农业学大寨’是这么来的,今天才搞清楚历史背景。”   “她当年被调走是不是因为不愿改革?感觉这段历史挺复杂……”   “事实证明,因地制宜才是关键,大寨现在搞旅游和养殖反而成功了。”   “希望多报道这些踏实干事的基层干部,比网红正能量多了!”   如果你去大寨旅游,最想体验什么?   官方信源:人民出版社《大寨大事记》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