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华裔美国州长骆家辉:从政时疯狂打压中国,卸任后回中国捞金。[无辜笑]   他

轩叔观察 2025-10-13 17:29:19

首位华裔美国州长骆家辉:从政时疯狂打压中国,卸任后回中国捞金。[无辜笑]   他五岁前不会说英语,和家人挤在退伍军人安置房里,这个广东移民的后代,后来同时收到了耶鲁和波士顿大学的录取通知,最终带着法学学位走向政坛。   1996年当骆家辉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时,他创下了历史,美国首位华裔州长。时任中国驻美大使亲自道贺,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将他称为移民奋斗的典范。   担任州长期间,他着力推动政府效率改革,将纸质文件数字化,成功降低了州内失业率,这些政绩让他成为两党都欣赏的务实派官员。   2009年出任美国商务部长后,他主导了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案,最终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35%关税。   随后几年,他陆续推动多项对华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这些举措让他成为当时对华最强硬的官员之一。   2011年调任驻华大使,他的到来曾让人期待双边关系回暖,但2013年那个雾霾严重的冬天,美国大使馆持续公布PM2。5数据的行为,被解读为对中国环境治理的公开批评,这让他陷入了舆论漩涡。   更引人深思的是他卸任后的选择,一方面他继续主张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强调自己“完全认同美国价值观”,另一方面,他加入了跨国咨询公司,成为亚投行国际顾问,频繁现身中国各大商业峰会。   从退伍军人公寓到州长府邸,他的故事本是一个完美的美国梦样本,但当他站在中美关系的岔路口,每一步选择都显得格外沉重,或许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我的面孔提醒着美国人,我是华人,但我的行动必须证明,我是美国人。”   如今穿梭于两国之间的骆家辉,更像一个文化摆渡人,既不完全属于彼岸,也不完全属于此岸,他的职业生涯提出一个深刻命题,在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是否必须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或许他的所有选择都在告诉我们,在两种文化之间行走的人,注定要承受双倍的审视,也可能获得双倍的理解。   在这个日益分化的世界里,骆家辉的故事超越了个人成败,成为观察文化认同与国际关系的一个独特棱镜,透过它我们能看到每一个跨越边界的生命所面临的选择与代价。   网友们议论纷纷: “典型的政客作风,用中国血统打亲情牌,实际行动却处处针对中国。” “他在任时推动对华制裁,卸任后又来中国赚钱,吃相有点难看了。” “其实可以理解,他本来就是美国人,维护美国利益是他的职责。” “华裔身份让他更容易了解中国,反而成了对付中国的工具人。” “政治人物都是这样,台上台下两副面孔,不必太较真。” “相比一些完全数典忘祖的华人,他至少还承认自己的中国血统。” 您怎么看待骆家辉这样的华裔政治人物?   官方信源:美国白宫官方网站

0 阅读:159

评论列表

老江

老江

7
2025-10-13 18:45

中国人就是热情。他来中国还得好吃好喝的招待。还得让他满意。否则他来干什么?把他定为不受欢迎的人。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