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与徐海东失散二十多年的女儿徐文金在广播中听到了父亲的名字,她怎么也没想

轩叔观察 2025-10-13 16:26:53

1950年与徐海东失散二十多年的女儿徐文金在广播中听到了父亲的名字,她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以为父亲已经去世了,想不到竟然成为了开国大将![无辜笑]   1925年出生的徐文金,自父亲离家参加革命后就再未得到他的音讯,在那个动荡年代,她的家族因徐海东的革命身份遭到迫害,六十六位亲人先后遇难,母亲田得斋独自带着她艰难度日,最终改嫁他人。   十六岁那年她出嫁,开始了普通农村妇女的生活,她不知道,此时的父亲正经历长征、抗日战争,在战场上负伤获救后,也已重新组建家庭。   母亲去世后,她才从广播中得到父亲的消息,在乡亲们鼓励下,她与父亲取得联系,并受邀前往大连团聚,分别二十三年的父女终于重逢,两人相拥而泣,她在父亲身边住了两个月,重温了失散多年的亲情。   然而作为国家领导干部的徐海东始终坚持原则,他鼓励女儿返回农村,参与家乡建设,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她理解父亲的决定,她回到家乡担任妇女队长,每天辛勤劳作,生活依然贫困,却从未向父亲请求帮助。   1958年徐海东回到湖北大悟县老家,他先祭奠了为革命牺牲的亲人,随后前往女儿家中,眼前景象让他心绪难平,女儿住的土坯房需要用木棍支撑房梁,窗户没有玻璃,屋内连把完好的椅子都找不到,更让他揪心的是为招待他,女儿杀掉了家中唯一还在下蛋的母鸡。   尽管心疼女儿,徐海东仍然没有给予特殊照顾,三年困难时期她的丈夫不幸离世,五个孩子经常挨饿,但她始终没有向父亲求助。   1970年徐海东病重时特意将女儿接到身边,表达了对她的愧疚,临终前他叮嘱儿子徐文伯要常去看望姐姐。   徐文伯后来回到老家,看见姐姐正弯腰捡拾树叶当柴火,不禁流下眼泪,他留下两百元钱和父亲生前用过的手电筒作为纪念。   2004年她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表示,她从不后悔没有依靠父亲获得特殊待遇,她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要心系百姓。   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克己奉公,这样的精神品质,在今天依然值得人们深思与传承。   网友们敬佩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精神,心里装着人民,不给自己家人一点特权,看得我又感动又心疼。”   “老一辈人的信念感真的太强了,放现在简直不敢想象,女儿吃了那么多苦,居然一次都没找父亲帮忙。”   “徐文金太不容易了,丈夫饿死、孩子挨饿,自己硬扛着,这种坚韧现在几个人能有?致敬!”   “看到将军看到女儿房子时心酸的那段,我眼泪都忍不住了,父女俩都是伟大的人。”   “说实话,将军对家人有点太严格了,但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就是这样,公私分明得让人敬佩。”   “她杀掉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招待父亲,却被批评……那一刻她该多委屈啊,真是心疼她。”   “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不仅自己做到,还让子女做到,现在这样的干部太少了。”   “历史不能遗忘,这样的故事应该多讲,让更多人知道什么叫清廉、什么叫奉献。” 如果说徐海东将军“不搞特殊化”的做法令人敬重,那么如果你是徐文金,你会不会选择像她一样坚持不求助?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43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