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反转!就在刚才 特朗普称:“如果他们(中国)不给稀土,那么我们就必须对他们征收200%的关税!中国很聪明地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稀土,以前根本没人需要稀土” 为什么?因为稀土不是普通商品。它不像大豆、玉米,靠扩大种植就能补上缺口。现代高科技产业,从智能手机到隐形战机,几乎都离不开这17种“工业维生素”。一架F-35需要近半吨稀土,一枚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传感器依赖稀有元素镝和铽,就连美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也离不开稀土抛光液和磁性材料。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不只是“挖矿”的角色。我们掌握着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分离、提纯,到高端磁材制造,形成了一条难以复制的工业闭环。美国虽有稀土矿,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其原矿仍需运往中国加工。有专家调侃:“美国有钥匙,但打不开门。” 当中国将稀土加工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局面彻底改变。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在非洲、澳洲找到新矿源,没有中国的工艺支持,提炼出的材料纯度连电动车电机都难以满足,更别说用于军用雷达或高精度导航系统。 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军被曝出从退役F-22战机上拆解磁体应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交付一再延期。有网友戏称:“这哪是超级大国,简直是‘拆机救急’模式。” 一位从事材料科学的博士评论道:“技术封锁比原料断供更致命——你有矿,但你用不了。” 全球产业链也在悄然调整。特斯拉加大对中国永磁电机的采购;欧洲车企一边呼吁“去风险”,一边加速在华布局新能源供应链;日本开始重新评估对华技术合作政策。事实证明,在高效、稳定的产业链面前,政治口号显得苍白。 更值得深思的是,美国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8到10年,而中国正利用这段时间,从“技术输出”迈向“标准制定”。我们不再只是卖材料,更在定义“怎么用、用多少、达到什么标准”。 有网友说得好:“过去是石油决定权力,未来是元素周期表决定格局。” 稀土之争,本质是科技主权的博弈。中国出手克制,目的不是“卡脖子”,而是告诉世界:全球化不应是单边依赖,而应是互利共生。 若有人执意将合作变成对抗,那我们也从不畏惧挑战。毕竟,真正的底气,不在关税数字里,而在实验室的配方中、在生产线的工艺里、在一代代工程师的坚持中。 你怎么看这场“元素战争”?是技术自立的必然,还是全球分工的警钟?欢迎留言讨论。

东海碧泉
凑着西方欧美日韩加澳一帮依赖中稀土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对中国进行制裁的时候,赶快武统湾湾。[狗头]
用户10xxx00
要不要给稀土,做一个假设就可以了,假设稀土再他手中,他会不会给你[哭笑不得]
锦鲤
你应该加250%
用户10xxx38
不听他啰嗦,你让我难受,我也让你难受甚至死。如果稀土被美国控制,他一样会卡死我们的,干就完了。
好男人龙公子
同等制裁美国,我就不信光脚还怕穿鞋的!
用户10xxx98
建议国家向稀土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各个中间环节派出特派员,监督每一个环节
用户39xxx52
这个黄毛呱呱呀
用户42xxx57
完全就是一个80岁老头在那里口嗨了[哭着笑][哭着笑]
我兜兜里有糖
继续抛美债,让你的降息为降低更好的美债融资成笑话,10万亿爽死你!
用户10xxx50
禁售稀土,脱钩断链,看霉国侵略强盗能蹦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