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渣滓洞的看守黄茂才被判处死刑,行刑当天,黄茂才突然大喊:“别杀我!我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11 18:33:43

1951年,渣滓洞的看守黄茂才被判处死刑,行刑当天,黄茂才突然大喊:“别杀我!我为江姐做了很多事情,我是无辜的!” 说起来,黄茂才就是个最普通的穷苦人。家里穷,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为了混口饭吃,托了同乡的关系,在1948年,22岁的他进了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当了个看守。 他刚进去的时候,也以为里面关的都是青面獠牙的“政治犯”。可接触下来才发现,这些人大多是和他年纪相仿的青年,有文化,有理想,说话客客气气。他慢慢觉得,这些人,不像宣传里说的那样坏。他心里给自己定了条规矩:不打、不骂、不刁难,能给方便就给方便 就在这时候,江姐被捕了,关进了渣滓洞。黄茂才在登记犯人信息时,发现江姐的籍贯是“自贡”,他眼睛一亮,这不是老乡吗?他悄悄用家乡话跟江姐搭了句话,示意有事可以找他。江姐当时刚受过酷刑,被单独关押,处境非常艰难。她一开始对这个年轻的看守也充满了警惕,毕竟,谁知道这是不是敌人设下的圈套? 但黄茂才用行动一点点打消了江姐和狱友们的疑虑。他利用看守的身份,巧妙地把江姐调到了女牢的集体牢房,让她得到了狱友曾紫霞等人的照顾。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信任的开始。从那以后,黄茂才就成了共产党人在渣滓洞里的一条秘密交通线。 他做的事情,听起来都挺平常,但在当时,每一样都是提着脑袋在干。比如,利用外出的机会,偷偷把江姐她们写的信带出去,再把外面的报纸、消息和药品带进来。从1948年10月开始,经他手送出去的信件,前前后后有三十多封。重庆快解放的消息,就是他冒着风险带进去的,让狱中的同志们兴奋不已。江姐那封著名的、写给儿子的托孤信,据说也是由他送出的。 为了感谢和保护他,女牢的同志们还悄悄凑了些毛线,给他织了一件毛衣。这件毛衣,既是谢意,也是一份特殊的“护身符”,万一将来出事,或许能当个物证。 1949年11月,就在重庆解放前夕,特务们开始最后的疯狂屠杀。而黄茂才因为行事“可疑”,早就被上头盯上了,提前被“资遣回家”,侥幸躲过了那场劫难。临走前,他还把一份由狱中同志写好的《最后的报告》成功带了出去。 黄茂才做的这些事,说他是英雄,他可能自己都觉得够不上;但你说他是特务、是凶手,那真是天大的冤枉。可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解放后,因为他“渣滓洞看守”的身份,被人举报。而那些能为他作证的同志,大部分都在大屠杀中牺牲了。人证没了,物证——那件关键的毛衣,也在颠沛流离中不知所踪。黄茂才百口莫辩,就这样被推上了刑场。 从死刑改判无期,再到减刑,黄茂才在牢里待了十几年,1964年才被释放。出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打听那件毛衣的下落,可哪里还找得到?在那个黑白分明的年代,他头上的“历史问题”帽子,让他和家人受尽了白眼和歧视。 转机,一直等到了1981年。 重庆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史料时,发现很多幸存者的回忆录里,都提到了一个帮助过他们的“小黄”看守。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上了黄茂才。更幸运的是,当年在狱中照顾江姐的曾紫霞同志还健在。 当白发苍苍的黄茂才和曾紫霞再次相见,两位老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曾紫霞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老黄,要不是你,我们那些信根本送不出去,江姐最后的嘱托也无法传达!” 有了曾紫霞和其他幸存者的联合证明,历史的真相终于被一层层剥开。1988年,一纸正式的平反文件送到了黄茂才手中,恢复了他的名誉。从1951年被判死刑,到1988年彻底平反,这桩天大的冤案,整整迟到了37年。 黄茂才的故事,让我这个讲故事的人也感慨万千。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在黑暗的磨盘里,凭着一丝良知,试图让齿轮转得慢一点、咬合得松一点的普通人。他的善良,让他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递信息;但也正是他小人物的身份,让他在历史的巨浪中,差点被无声地淹没。 那件遗失的毛衣,虽然再也找不到了,但它所代表的那份情谊和信任,却在几十年后,由活着的人一针一线地重新“织”了出来,还了黄茂才一个清白。这可能就是历史的温度吧,它虽会迟到,但终究不会永远缺席。

0 阅读:31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