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国军高官杜聿明,他的亲弟弟杜聿德,竟是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这对亲兄弟,一个国民党,一个共产党,上了战场上可能就是你死我活。 陕西米脂有户人家姓杜,他们殊不知日后的这两位儿子会成为响当当的人物。杜聿明和杜聿德。这俩兄弟从小就在知识分子家中长大父亲杜斗垣是晚清举人,后来参加过同盟会,后来把兄弟二人送去了榆林中学读书。 早期兄弟二人胸怀大志,期间还跟着大革命的浪潮一起往前奔,可是后来大哥杜聿明考入了黄埔军校老二杜聿德则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他心理悄悄的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也为兄弟二人接下来的故事展开了铺垫。 1927年蒋介石展开了“四一二”政变,好好的革命瞬间就变了味,兄弟二人就此分道扬镳了大哥杜聿明选择了跟着蒋介石认为搞军事可以救国,可是后来一步步成为了现在的国民党。 杜聿德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决心跟着共产党,当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之后跟着中国共产党辗转各地搞革命先是回陕北帮着组织搞农民斗争,可是后来国民党开始搞“清党”到处抓进步人士杜聿德不得已只能离开陕北去往苏州。 大哥杜聿明曾介绍他去国民党的部队里去学习军事让弟弟为国民党所用,可是二人的意见不合杜聿德待了没几天就离开了之后他又跟着老师魏野畴去往了安徽太和在杨虎城的部队里帮忙搞兵运建立士兵委员会开干部学校,还悄悄的发展了党员。 后面受组织委托,他打入了高桂滋的部队里当了副营长借着招兵的机会,他把党员进步群众都招进来在各个队伍开始大显身手,他们从内部把这个军队慢慢的变成了自己的力量,不得不让人钦佩。 那年春天,蒋介石突然下令在杨虎城,高桂滋的队伍里展开“清党”行动,革命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杜聿德和中共皖北特委商量了一下决定开展起义,他带领二团的士兵行动,4月9号凌晨天空下起了大雨。 突然!只听一声声的冲锋号响起,终于起义打响了,杜聿德带领着部队在卓阳三里湾发起进攻打伤了反动团团长更是干掉了三十多名敌人但是因为天黑雨大有很多人没有凑在,一起攻打卓阳的计划没有成功经过商讨后决定兵分两路前往农村突围。 杜聿德突围成功,带着人跟农民赤卫队会合,期间更是展开了一个高达两万人的大会公布了《临时土地法》建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他成了副总指挥之后起义军开始行动从这些地主下手帮着农民打土豪分粮食皖北的革命火一下就烧起来了。 可没几天,国民党带着地方的反动派前来“围剿”杜聿德和总指挥昌绍先带着人拼命的反抗,最后弹尽粮绝了敌人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他没办法了,只好先让本地的同志撤退留他和外地的同志在这找机会突围。 但是在突围时,杜聿德腿部不幸中弹,导致行动不便。突围失败了,被国民党抓走了这个消息传到了哥哥杜聿明耳中他来到了牢房,苦口婆心的劝他归降吧但杜聿德没听他只好作罢,叹口气走了。 国民党对他严刑逼供先是说好话诱惑他,但没用,他一句软话都没有说国民党拿他没办法只能对他行刑,临刑前他说:“我自从加入共产党干革命那天起,就已经把生命献给这个了国家还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出来,我不会向你们臣服向你们低头的休想从我嘴里套出半个字”。 1928年4月13号杜聿德在卓阳东岳寺附近遇害了,杜聿明也在场心里五味杂陈的,他很愧疚自己的亲弟弟毁在了自己的手里但是他当时的声望已经变成了国军高官,他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不能声张,他只能将那份屈辱和愧疚咽进肚子里。 年纪只有22岁的杜聿德牺牲了。后面新中国成立,他已然被誉为了革命烈士。相反他的亲哥哥杜聿明,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心腹了,但是他却成为了革命烈属。 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他自己这一辈子也极少极少提起。他跟着蒋介石政权,那就相当于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啊,我想这份愧疚无论是谁都会心里都会痛。作为国民党的心腹,他如果提起自己的弟弟杜聿德就等同于承认了自己所属的部队做了错事。 他害怕耽误他的前途,而他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也始终跨不过去。后来新中国成立,杜聿明也成为了战犯。弟弟是为国家献身的革命烈士,自己当哥哥的却是一位战犯,两个身份放在一起,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唏嘘。 一边是自己的过去,一边是弟弟的光荣事迹,他能怎么办,他只能选择用沉默,用不提起的方法来掩盖甚至是逃避这份愧疚,兄弟二人从开始的志同道合到后来的因理想不同从而分道扬镳不禁让人感到惋惜杜聿明有他自己的选择更是有自己的愧疚,这份愧疚是挥之不去的。 杜聿德有自己的坚定和勇气更是有他的为信仰献身,回头看杜聿德做的事情建立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分粮食给百姓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他的坚定和信仰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经验,也给后面的共产党树立了一个榜样。 回首往昔杜聿德选择了为国献身名字被刻进了烈士名录,杜聿明选错了人生,跟着错误的人走在了一起最后只能一直活在了对弟弟的愧疚中。 信息来源:杜聿德:皖北工农红军的副总指挥——安徽党史方志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3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