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教授最近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别总吵着统一不统一了,先去查查台湾两千三百万人的户口本!”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调侃意味,但仔细一琢磨,其实背后有点东西。 这两年,关于台湾的讨论真是不停,特别是在岛内选举、台海局势、国际关系这些话题上,谁都想插一嘴。 统一这事,说得多了就容易陷入情绪化,不是非黑即白的争论,就是陷在意识形态的拉锯里。可高志凯这一说,倒是挺接地气。 他不是叫大家放弃统一,而是提醒咱们别老停在口头上拉扯,要看看实底里那些人到底怎么回事。两千三百万人,不是个小数目。 背后是两千三百万个具体的生活、身份、家庭和历史,真要谈统一,这些人到底算不算中国人,得先搞清楚。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那一天,台北公会堂前人山人海。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上,陈仪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从日本总督安藤利吉手中接过投降书。 铿锵宣告:“台湾重归祖国。”从这一天起,台湾的土地、人民与政务,全部收归中国主权之下。在这之后不久,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明确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节”。 而就在那时,大批台湾居民主动恢复原有中国姓名,重新登记户籍,填上“籍贯”,写下祖辈来自泉州、漳州、梅州、龙岩的家乡。 其实大陆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说法。2019年,国务院台办就明确表示,台湾同胞是中国公民。按照宪法和国籍法,台湾居民在法律上属于中国国籍。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很多台湾人来大陆生活、工作甚至定居时,可以申请居住证、办理医保、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便利措施。 但这些政策,更多是从“便利”出发,并不等于说把两千三百万台湾居民的户籍“接回来了”。也就是说,咱这边是张开双臂欢迎,但他们那边的身份怎么衔接,还是个技术活。 再说个有意思的事。2021年,福建平潭搞了个试点,允许台湾居民申请“台湾居民居住证”并参与部分社会事务。这种尝试其实就是在悄悄地摸索一条路。 让“户口”这件事慢慢从概念走向现实。但问题也立马暴露出来了,比如台湾身份信息怎么核实,是否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 身份证明和大陆其他居民的衔接程度等等。如果真要把两千三百万人全都纳进大陆户籍系统,不是几只键盘敲敲就能搞定的事。 有人可能会问,那干嘛非得查户口?其实这个“查”不是字面意义上每家每户去敲门,而是个象征,意思是要真正理解台湾这两千三百万人的构成。 他们的社会背景、历史记忆、身份认同,甚至是对未来的想法。这不是喊两句口号,发几个新闻通稿就能解决的。统一不是把地图拼上去那么简单。 而是要让人心归一。人心归不来,户口查不查都没用;人心要是能靠拢,户口其实也就顺理成章了。说到底,高志凯教授这番话,其实是个提醒。 别老在概念上打转,想要统一,得先把人搞明白。统一是个系统工程,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全都得打通。而户口这事,看起来只是个技术问题。 其实是一种认同的象征。你能不能让人家觉得,自己的信息、身份、未来,都能在这边找到归属感,才是关键。 再看看最近的国际局势,美国大选临近,台湾问题又开始被拿出来当作筹码炒作。外部环境越复杂,我们内部就越要冷静。统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场需要绵密 参考资料: 大陆学者:赖清德“台独”立场顽固,向美国摇尾乞怜难逃弃子命运 2025-10-11 11:56·海峡导报
一旦开启武统,大陆和台湾谁先垮?柯文哲:大陆恐怕撑不过两周。最近,台湾省那边又热
【1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