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拒收,就断供!”波音CEO凯利・奥特博拉的一句威胁本想给中国市场施压

颜冬白云 2025-10-11 13:11:05

“中国再拒收,就断供!”波音 CEO 凯利・奥特博拉的一句威胁本想给中国市场施压,没成想却成了 “自曝家丑”。这场 “威胁闹剧” 彻底暴露了波音的外强中干,也撕开了全球航空格局改写的序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这句威胁没吓到中国航司,反倒把波音的外强中干扒得一干二净,更无意间撕开了全球航空业新旧秩序交替的裂缝。   故事的起点,是中国航司连续退回三架波音737MAX客机的决定。厦门航空和中国国航的这几架飞机,已在波音舟山基地完成组装,眼看就要进入产权交接环节,却被果断退回原厂。   奥特博拉的威胁随之而来:要么接收飞机,要么停止为中国生产,这批飞机转头就卖给第三国。   可稍微算笔账就知道,这威胁根本站不住脚。中国对美进口客机加征125%的反制关税后,接收飞机意味着航司要额外承担巨额成本。以等待交付的130架飞机计算,光关税就得多掏65亿美元,合计473亿元人民币。   这笔冤枉钱,换谁都不会花。更别说波音自己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2024年交付量下滑近35%,全年亏损近80亿美元,跟交付766架的空客比起来差距悬殊。   威胁无效不说,波音还顺手“自曝家丑”。奥特博拉在采访中坦言拒收与“关税环境”有关,等于承认这场争端的始作俑者是美方的贸易霸凌。   更丢人的是,波音的质量信任危机从未真正解决。2018年和2019年的两起737MAX空难夺走346条人命,调查发现致命缺陷被隐瞒6年;2024年阿拉斯加航空又出舱门脱落事故,竟是因为漏装螺栓且员工未受正规培训。   这样的安全记录,配上居高不下的成本,中国航司凭什么接收?   最讽刺的是波音宣称要“转售第三国”的底气。话音刚落,马来西亚和印度就跳出来要“接盘”,看似给波音撑了场面,实则暴露了这场威胁的虚弱。   转售哪有那么容易?每架飞机都是按中国航司需求定制的,改装要花大价钱,合同变更还可能引发诉讼,更得原买家配合才能转售。更别提接盘者还得自担关税,纯属饮鸩止渴。   波音闹这么一出,本质是没看清如今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别无选择”。咱们的C919早就撑起了底气,从2008年立项到2023年商业运营,如今累计订单突破1500架,2025年产能就要提升到75架。   技术上,C919也毫不逊色。机身用的铝锂合金强度高15%,碳纤维材料让燃油效率比737MAX高15%,维护成本还低30%。现在已经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承运旅客突破50万人次,还飞出国门完成了海外试飞。   空客也没闲着,天津第二条生产线火速上马,眼看就要实现年产160架的规模。一边是国产替代崛起,一边是其他国际巨头加码,波音的威胁自然没人当真。   更有意思的是,波音自己还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787客机35%的钛合金结构件来自中国,737MAX方向舵70%的部件是中国制造,美国72%的稀土也得从中国进口,这些都是飞机生产的必需品。   真要是彻底断供,最先停摆的可能是波音自己的生产线。这也就是为什么威胁过后,波音高管又频繁访华,又是道歉又是承诺改进质量。   这场闹剧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全球航空格局的改写已经开始。过去由波音和空客主导的“双寡头时代”,正在被中国商飞的崛起打破。   C919不仅拿下国内订单,还吸引了巴西航司的兴趣,欧盟适航认证也进入了第三阶段,连瑞安航空CEO都直言“价格合适就选C919”。中国民航局还和东盟签署了适航互认协议,在标准制定上有了更多话语权。   波音的威胁成了笑柄,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市场不相信狠话,只认实力和诚意。   美式霸权想靠施压拿捏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航空业用自主创新交出了答卷。当C919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蓝天,当国产供应链越来越坚实,“ABC时代”(空客、波音、商飞)的到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场“威胁闹剧”终会落幕,但它撕开的新格局,将在全球航空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0 阅读:0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