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关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的学历背景引发热议。有人发现,某百科

青云书阁 2025-10-11 12:45:43

近日,网上关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蒋兴良的学历背景引发热议。有人发现,某百科词条显示他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但实际上他是湖南大学邵阳分校毕业,这个学校后来发展成为邵阳学院,并非现在的湖南大学本部。蒋兴良目前是985高校重庆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这一事实与他“双非”本科出身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公开资料,蒋兴良的学术成长路径确实值得一提。他从地方院校起步,凭借自身努力在电气工程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最终成为985高校的学术带头人。这种情况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虽不普遍,但也反映出人才评价不应仅看“第一学历”。近年来,高等教育界逐渐弱化“出身论”,更关注实际学术贡献。蒋兴良的案例正好说明,双非院校毕业生同样能在顶尖高校实现职业发展。 事实上,我国多所重点高校都有类似案例,不少优秀学者并非全部来自双一流高校。这表明人才选拔机制正在多元化,关键在于个人持续的努力和专业领域的建树。 素材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7742

评论列表

东方红日

东方红日

38
2025-10-11 17:54

他这个年龄,当时专科毕业工作二年是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上研究生一路读到博士毕业的也不少。那时候博士还是稀缺的,评教授不稀奇。

南江

南江

28
2025-10-11 18:31

有问题吗?以前能考上也是百里挑一的。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22
2025-10-11 20:37

90年以前的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一般的学生水平差不多,大家都很努力的学习,重点大学的尖子生更多一些

用户13xxx89

用户13xxx89

16
2025-10-11 16:57

湖南大学,湖南师院在湖南建有很多分院,但都是专科。

用户54xxx04

用户54xxx04

15
2025-10-11 19:21

要是小编当年 高中估计都考不上

用户15xxx60

用户15xxx60

15
2025-10-11 19:52

三十年前的大专都还可以

zlz 回复 10-11 22:28
那时没有985

流星在哭泣 回复 zlz 10-11 23:06
文字游戏而已,说的是那时候排名全国前几十名的学校。

罗育奇

罗育奇

14
2025-10-11 21:20

那年代的中师生比现在本科生都强。

1100032

1100032

12
2025-10-11 18:31

小编,你在刻舟求剑吗?那个舟,那时候一年就只能上几十万人,还比不上现在211录取的人数的1/2--2/3。拿现在的双非去比?

锦江书生 回复 10-11 20:47
那个时候整个湖南省,有20万考生,因为通过预考,很多成绩不达标的都不让参加高考了,然后在20万人里面录取的人数包括本科专科还有中专,当时高中录取的中专是上两年学的。所有这些加起来,湖南省的录取名额只有2万多。

河西走廊 回复 锦江书生 10-12 07:18
当时有"天之骄子"之说,包括当时的中专生在内;现在,包括211在内的大学生,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天之骄子″吗? 物以稀为贵!后来扩招复扩招,越来越高的升学率稀释了"大学生″招牌的含金量。

驻倭华军

驻倭华军

10
2025-10-11 21:20

他那个年代,作者没资格高考

珠岸王子

珠岸王子

7
2025-10-12 06:10

当下的名校有种欧洲中世纪式的傲慢和自我优越,缺少了五十年代前的学问至上的大师精神和八十年代后的拼搏精神,学问门阀普遍,讲校门,讲师门,派系把持。

用户13xxx98

用户13xxx98

5
2025-10-12 07:30

我记得我参加高考前,听老师说全国大、中专院校总共招收26万人,现在招收多少?

用户10xxx24 回复 10-12 09:55
全国招生肯定不只这个数,40来万肯定有!

用户10xxx44

用户10xxx44

5
2025-10-11 20:40

西安矿院毕业生还当中国矿大校长

用户17xxx72 回复 10-12 07:08
这个不是很正常吗

立刻

立刻

4
2025-10-12 06:56

纠人家第一学历有意思吗?

用户14xxx43

用户14xxx43

4
2025-10-12 08:31

无聊。当时大中专院校招生比例是考生的百分之二、三,能考上学校就是骄子。1980年,湖南省考生超过80万,预考后留10万人。最后大中专招16000余人。

求不得の匠

求不得の匠

3
2025-10-12 04:01

如果这个人有水平的话 出身不好又怎么了 到什么时候了 有些还需要问出处吗

Sparrow

Sparrow

1
2025-10-12 13:30

以前还有高考预考,能熬到高考,看见高考试卷,就算考不起大学的都是精英了

用户17xxx75

用户17xxx75

1
2025-10-12 07:18

重庆大学不是985

想了很久才取这个优雅的名字 回复 10-12 09:35

『珍"惜』

『珍"惜』

2025-10-12 11:29

我1993年高考,当年全国公费本科,专科,中专共招生33万人,能考上公费中专都觉得祖坟冒青烟了。我们学校当年的公费招生规模也就是三百多,重本,普本,大专,中专分数梯度很小,甚至是几分的差距。即使是个大专,再多考二三十分都够摸着北大的边了。当年是先填高考志愿再参加高考,北大的分数不象现在这样变态。

Sparrow 回复 10-12 13:35
当年我小升初估计只有百分之四十,初升高不到百分之三十,高考只有百分之七左右的升学率,还有高考预考,好多同学读完高中,高考试卷都没有见到过。

Sparrow

Sparrow

2025-10-12 13:29

以前还有高考预考,能熬到高考,看见高考试卷,就算考不起大学的都是精英了。

猜你喜欢

青云书阁

青云书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