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下台的马克龙只剩48小时,要做最后一搏,法国乱局能破吗? 上台刚满一个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10 00:08:45

不愿下台的马克龙只剩48小时,要做最后一搏,法国乱局能破吗? 上台刚满一个月的勒科尔尼突然辞职,把本就动荡的法国政坛搅得更浑。这个打破1958年以来最短总理任期纪录的政客,临走前留下一句实话:党派争斗不休,政府已没了履职的条件。 朝野上下立刻炸开锅,左翼喊着让马克龙下台,极右翼忙着布局下届选举,可这位总统偏不认命,放出话来48小时内敲定新总理——这最后一搏,真能拉住正在下滑的法国吗? 谁都看得出,换总理早成了马克龙的“常规操作”,可一年里走马灯似地换人,问题非但没解决,反而越积越多。根源早在马克龙的一场豪赌里埋下,议会选举时他误判形势。 眼睁睁看着左翼联盟成了国民议会最大党,却不愿按政治传统任命左翼总理,这下可好,左翼觉得被轻视,处处掣肘;自己挑的人又得不到议会认可,组阁刚起步就卡壳,勒科尔尼的辞职不过是矛盾总爆发的缩影。 更要命的是,法国早陷入了“悬浮议会”的死局。国民议会里左翼、中间派、极右翼三足鼎立,没一个阵营席位过半。别说推进退休制度改革这种硬骨头,连最基本的年度预算案都成了“老大难”,连续四任总理的提案全被否决。 勒科尔尼辞职前曾放下身段找各党派谈判,结果极右翼国民联盟和左翼“不屈法国”压根不露面,剩下的党派也只顾着自家利益,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这种“你死我活”的党争,哪还有半点解决问题的样子? 马克龙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民调显示多数民众早对他失去信心,他又明说不参加2027年总统选举,各方势力立马开始瞄准“后马克龙时代”,纷纷与其划清界限。 前总理菲利普直接呼吁他通过明年预算就辞职,极右翼领袖勒庞已经悄悄展开竞选活动,连中间派都不愿再跟他绑定。现在的马克龙,就像握着空壳权杖的总统,看似有权任命总理,实则根本调动不了各方力量。 新总理的人选更是难上加难。舆论猜来猜去,无非是技术官僚或温和派政治家两种可能,可无论选谁,都绕不开议会的坎。左翼要“共治”,非要左翼总理才肯合作;极右翼一门心思要夺权,根本不愿配合。 中间派自身难保,哪有精力帮马克龙站台。勒科尔尼辞职前试过妥协,主动放弃了可绕过议会的宪法权力,想换党派协商的空间,结果人家根本不买账。这就像手里没牌,再怎么换出牌的人,也赢不了局。 背后的经济烂摊子更让人揪心,法国央行预测2025年经济增速只有0.7%,远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2024年赤字占GDP比例高达5.8%。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此起彼伏,可政客们忙着内斗,没人真的为这些事操心。 勒科尔尼在辞职讲话里痛骂“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这话戳中了要害,却没一人接茬——毕竟对野心家来说,搞垮现任比解决问题容易多了。马克龙心里或许清楚,这次任命就是“背水一战”。 总统府放出风来,说还能构建稳定执政平台,还能通过2026年财政预算,可这话更像自我安慰。要是新总理还打不开局面,别说推进改革,恐怕连政府正常运转都成问题。法国这颗西欧老牌明珠,真要在无休止的内斗里“一蹶不振”吗? 说到底,法国的病根子从来不是总理是谁,而是整个政治生态的崩坏。党派只算小账不算大账,总统没了公信力,议会成了角斗场,再好的政策也落不了地。马克龙的48小时任命倒计时,更像一场无奈的表演。 就算选对了人,没有党派妥协的诚意,没有解决经济民生的决心,新总理恐怕也会步勒科尔尼的后尘。48小时很快就会过去,新总理的名字迟早会公布,但法国的乱局不会因为一张任命书就结束。 这场最后一搏,更像是马克龙对现实的妥协,而非力挽狂澜的开始。要是各方还醒不过来,继续把党争当游戏,把国家当筹码,别说马克龙救不了法国,下任总统恐怕也会陷入同样的死循环。

0 阅读:0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