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硬气了!据法新社10月8日报道,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约翰·克拉克直言,特朗普政府的科研政策简直“荒谬”,是“任何科学家都无法理解的局面”。 这位靠量子力学研究获奖的学者话音未落,全球科学界就炸开了锅。而克拉克口中的“荒谬”,根本不只是经费削减那么简单,背后藏着的是用政治手段绑架科学的深层算计。 要弄明白这事儿的本质,得先看特朗普政府拿高校开刀的操作。说是削减科研经费,实际却是精准打击。 哈佛大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从今年3月开始,政府先是威胁审查该校90亿联邦资金,接着以“反犹主义”为由冻结22亿拨款,后来干脆追加取消4.5亿,甚至直接吊销了该校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 要知道,国际学生占哈佛总人数的27%还多,这些学生不仅是科研团队的重要力量,很多尖端实验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 更离谱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只因校园有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就被撤掉4亿拨款,校方被迫裁员近180人,连传染病防控喷雾、结直肠癌筛查这些跟普通人健康息息相关的研究项目都停了。 这哪里是优化科研开支,分明是借科研经费当“政治棍棒”。被盯上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全都是所谓的“自由派阵地”,恰好跟特朗普的支持者阵营对立。 政府嘴上喊着“打击反犹主义”“提高资金效率”,实际却是用断钱、禁招生的方式逼迫高校站队。 就像网友说的,“要是真为了科研效率,怎么不砍那些明显没用的军工研究,专挑民生相关的项目下手?”这种选择性打击,把科研政策彻底变成了党争工具。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操作已经伤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一口气裁了1万人,疾控中心(CDC)直接少了10%的员工,而且裁掉的大多是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老专家。 要知道,这些人是应对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力量,培养一个这样的专家至少要五到十年。现在他们一走,FDA的药品审批速度慢了一半,一些地区的传染病监测点直接停摆。 密歇根大学有研究指出,这波裁员可能让美国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永久性下降,换句话说,以后再出现疫情之类的紧急情况,政府的反应会比以前慢得多。 约翰·克拉克自己就经历过科研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他四十年前的开创性研究,靠的就是稳定的资金支持才坚持下来。 可现在的政策完全不讲这个规律,反而搞出了“间接费用”的新规矩。以前高校搞科研,实验室维护、设备保养这些隐性开支能报销三成左右,现在硬生生压到15%。 哈佛之前能报的比例甚至接近七成,这一下等于逼着学校自己贴钱搞研究。斯坦福大学没办法,裁了360多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干脆少招三成研究生,本质上都是在拆科研的“地基”。 克拉克说恢复要十年,其实都算乐观,毕竟人走了、项目停了,再想重新攒起团队、接上研究,可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 这事儿还搅乱了全球的科研合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不仅砍经费,还搞“学术禁令”,暂停所有会议、招聘和国际交流,连实验耗材都卡着不给批。 有正在进行的癌症临床试验,就因为订不到抽血试管被迫暂停,之前招募的患者只能重新排队,几年的努力白费了。 国际上更惨,至少14个美欧合作的研究项目因为美国撤资直接停摆,涉及气候、医学等好几个关键领域。 要知道,像传染病防控、癌症治疗这些研究,本来就需要全球科学家一起发力,现在人为筑起壁垒,最后耽误的是全人类的进度。 特朗普政府还装模作样派埃隆·马斯克搞“政府效率部”,宣称已经“节省1600亿美元”。 可明眼人一算就知道不对劲,同期联邦总开支不仅没减反而增加了,所谓的“节省”连目标的五分之一都没到。 然而,政府一边砍民生科研,一边给人工智能、军工这些能直接变现的领域砸钱,说白了就是只认“有用”的科学,把基础研究当成了可有可无的累赘。 这种短视的做法,跟几十年前麦卡锡时代的打压还不一样,当年只是整人,现在是直接拆毁整个科研体系的架构。 1900名美国顶尖科学家联名写信抗议,22个州联合起诉政府,这些反抗都没能让政策停下来。 截至10月9日,NIH的经费冻结还在继续,哈佛的官司还没个结果,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开始找海外的工作机会。 约翰·克拉克的批评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戳破了一层窗户纸:当科学必须服从政治算计,当经费多少要看立场对错,所谓的“科研强国”根基早就开始松动了。 信息:诺奖得主猛批特朗普:荒谬! 2025-10-08 19:27·红星新闻
太硬气了!据法新社10月8日报道,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约翰·克拉克直言,特
波览历史
2025-10-09 16:35:2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