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畅玩了8天的游客陆续返程,然而当天上午,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一学生孟成,还在山东老家的田里掰玉米,国庆8天假掰了7天半玉米,他表示自己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网友:为山东爷们点赞! 10月8日的清晨,全国不少高速路口已经排起返程的长队,行李箱滚轮划过地面的声响。 孩子对假期的回味声交织在一起,多数人都在忙着结束假期、回归日常。 但在山东潍坊诸城市石桥子镇大店子村,一片被雨水泡得发黏的玉米地里。 20岁的孟成正攥着玉米棒往下掰,黄色的玉米须粘在他沾泥的手背上,裤脚卷到膝盖。 还是免不了被泥水溅湿,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一擦就是一道泥印。 就在这样一个大家忙着整理行囊、清点旅途照片的日子里,孟成还在跟时间“抢”玉米。 9月30号晚上坐末班车回的家,10月1号天刚亮就下地了。 他后来跟记者聊起时,语气里没什么波澜,仿佛这只是假期里最平常的安排。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第一天钻进玉米地时,玉米叶划过胳膊的刺痛感有多明显,到后来胳膊上结了薄茧,才慢慢习惯。 也只有他清楚,每天弯腰上百次后,晚上躺在床上腰有多酸,但一想到爸妈不用再这么累,就觉得值。 孟成的爸妈都过了50岁,平时在镇上摆水果摊讨生活,国庆正是水果生意最火的时候。 秋天的苹果、橘子刚上市,来往的游客多,一天下来根本抽不开身。 更让人着急的是,今年秋收前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地里的泥土湿得能攥成团。 重型收割机一进去就陷在泥里,别说收玉米了,机器能不能开出来都成问题。 每天清晨,他揣着两个馒头就往地里走,中午啃口馒头、喝瓶矿泉水,接着干到太阳落山。 爸爸收摊后,会开着小货车到地里,把孟成一天掰下来的玉米一袋袋搬上车,拉回家晾晒。 孟成的同学陈浩宇,跟他是一个镇的发小,小学到中学都在一块上学。 国庆期间,陈浩宇也帮家里收了3天玉米,听说孟成一个人扛着5亩地的活儿,特意抽了10月7号下午和8号上午来帮忙。 两个年轻人在泥地里穿梭,衣服上、鞋子上全是厚厚的泥巴,说话间都带着喘,但没人喊累。 陈浩宇表示,孟成能把8天假期几乎全耗在地里,这份踏实劲儿让他佩服,他都这么拼了,我来搭把手是应该的。 孟成把自己收玉米的片段拍成了短视频,发在了抖音上。 视频里没有华丽的配乐,也没有刻意的台词,只有他弯腰掰玉米的背影、沾满泥巴的双手,还有一句随口说的“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 评论区里,有人说“这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样子,不是躺平刷手机,而是帮父母扛事”。 也有人感慨“为山东爷们点赞!孝顺从来不是嘴上说说,是真能弯腰干活”。 还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假期也帮家里收庄稼了,原来像孟成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吉林有位张同学国庆期间开着拖拉机帮家里收了5天苞谷,济南也有年轻人特意开车百公里回农村老家,跟着家人一起抢收庄稼。 其实孟成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学校里不少农村来的学生,假期都会回家帮家里干农活。 “这是很平常的事,只是孟成的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了而已。” 在山东农村,平均每户有3到8亩地,七成以上的秋收还得靠人工,不是不想用机器,是实在条件不允许。 小地块面积小,加上雨水多的时候地太湿,机器一进去就陷住,修一次机器的钱比收一季玉米还贵,小农户根本负担不起。 有人问孟成,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天天跟代码打交道,回家掰玉米会不会觉得“掉价”? 他却摇头说,我是农村孩子,我的根在农村,这没什么丢人的。 在他看来,学代码和掰玉米不冲突,前者是为了未来,后者是为了家人,都是该做的事。 比起有些地方刻意设计的“感恩教育”,孟成在玉米地里的每一次弯腰,才是最真实的孝道。 信息来源:山东卫视2025-10-09发布视频
国庆回程堵到发疯,隔壁车美女居然在睡觉!国庆返程堵到天荒地老,241公里开
【17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