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叫嚣“宁愿在英国做乞丐,也不愿在中国香港做皇帝”,香港女教师不满制度,放弃4万多月薪,一怒离港,到了英国后,女的在姜饼厂做流水线工人,原来拿三万月薪的老公在送外卖,如今他们后悔了吗? 菲奥娜,原是香港一名中学老师,月薪四万多港币,丈夫在巴士公司上班,收入也有三万多。 他们在香港生活稳定,日子算不上富贵,但属于体面中产。 唯一让她不甘的是那间狭小的公寓,两个孩子、一家四口,转个身都要小心碰到墙。 她渴望空间、自由和新的开始,而且对香港制度感到很是不满。 随后他们卖掉房子,带着多年积蓄启程去英国。 那时他们相信,离开一切、重新开始,是通向幸福的路。 可是到了英国,理想的泡泡被现实刺破。 菲奥娜拿着一叠简历去找教师岗位,却被告知香港的教师资格不被英国承认。 她报考了当地的教师资格培训课程,可流程漫长、花费高昂。 为了维持生活,她到一家饼干厂做流水线工人,从早到晚装盒、贴标签。 丈夫原本开公交,到了英国,驾照不通用、语言不顺,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成了一名外卖员。 每天冒着风雨送餐,累得满身酸痛,两人从原本的体面职业跌入底层,生活压力接踵而至。 他们住在伦敦郊区一间陈旧的小屋里,冬天舍不得开暖气,靠电炉取暖。 房租和生活成本高得惊人,积蓄眼看着一点点减少。 菲奥娜心里越来越苦,她在香港时受人尊敬,如今在英国却只是无名工人。 她的丈夫仍旧劝她乐观,可那种“自由”的代价,已经让她喘不过气。 曾经的“梦想生活”,成了每天重复的劳累。 牛津大学的移民观察研究项目指出,新移民普遍面临“过度资格就业”的困境,许多人在初期阶段只能接受低收入岗位来维持生计。 英国的制度也让不少人措手不及,签证虽然允许工作和居住,但持有人并不能立即享受公共福利。 大多数新移民在定居初期必须依靠自己的积蓄度过,若无充分准备,生活压力巨大。 与此同时,部分新移民因为不了解政策,误以为可以享受全民福利,结果陷入经济困境。 菲奥娜的经历让很多人心有戚戚。 可当夜深人静,面对冰冷的厨房和工厂的噪音,她也会怀念香港那间小房子的灯光。 移民的代价从不是机票和签证,而是重新学会生活、重新认识自己。 这也在告诉人们,太多的人在焦虑中幻想远方,把国外当成解药,把“离开”当成重启。 可生活不会因为换了国籍就变得温柔。 新的国家有新的规则,有更高的成本和更复杂的现实。英国的社会体系重秩序、重语言、重资格,外来者要融入,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有时间、耐心和清醒。 真正成熟的决定,应该建立在对现实的认知上,而不是被情绪推着走。 当初他们夫妻两个放弃香港理想的生活,到英国之后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要总幻想国外的生活是无限美好的,珍惜眼前的生活,中国早已经是最稳定和适合生活的国家,对于国外生活更优秀的谣言也因此打破。 但这也是她们夫妻二人必须承受的代价。 如今越来越多移民国外的人哭诉和后悔,这足以证明,珍惜眼前生活和自己中国人民的身份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叫嚣“宁愿在英国做乞丐,也不愿在中国香港做皇帝”,香港女教师不满制度,放弃4
凭栏观望史
2025-10-09 10:45:14
0
阅读:1418
人生满希望
是TVB一个节日讲移民的人。他们到了英国大点的城市租金贵,所以走去小城市。好像节目最后记说过一段时间再去采访他。男的说你下次来。他们夫妻应该离婚了。
用户10xxx93
三万美金和四万港币哪个多
一望无际 回复 10-09 14:36
三万美金,那是妥妥的高端人士了
行者 回复 一望无际 10-09 15:43
美国总统年薪是40万,千禧年前是20万,你说月薪3万刀多不多?
H黄河岸边上的人
到了自己心爱的英国,旣便要饭,也幸福美满。
用户15xxx12
这有啥,人家自己高兴就好!别回来了啊!这种“智伤”的,我们不要!我们不是收垃圾的!也不负责处理垃圾!我们这边垃圾一般都是送焚烧厂的,做无害化处理!!
我怎么那么美
开始是求仁得仁,结果是求锤得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