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出现!郑丽文民调以68%位居第一,郝龙斌则仅仅获得6%,处于垫底状态,毫不夸张的说,如若按照目前情况来看,那么郝龙斌想要脱颖而出,几乎是微乎其微! 这是因为郝龙斌的参选路数就走偏了,完全没摸准现在国民党党员的心思。这次选举一开始报了6个人,可很快就成了郝龙斌和郑丽文的对垒,其他人基本都是陪跑,可就算这样郝龙斌还是没抓住机会。 要知道,国民党主席选举早就改成全体党员直选了,党员投票最看重的是候选人能不能实实在在回应需求,而电视辩论正是直接跟党员沟通的最佳渠道——毕竟几千几万党员不可能个个都跟候选人见面,辩论场上的表现就是大家判断其能力的关键窗口。 可郝龙斌偏不,放着这个最直接的舞台不管,一门心思扎进了找大咖拜码头的迷局里。先是南下找韩国瑜,说两人是老交情,未来党务离不开对方支持,还把韩国瑜那句“心想事成”当成了明确支持的信号,转头又拉着卢秀燕搞“台中小吃之旅”,强调彼此是多年好友需要帮忙。 结果呢?卢秀燕后来明摆着站了郑丽文,韩国瑜那含糊其辞的表态根本没转化成实际票仓,所谓的“好友助力”从头到尾都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 更讽刺的是,后来花莲救灾期间,他借着“救灾”的由头缺席后续辩论,转头就被爆料出现在宜兰的餐会上跟党代表吃饭拉票,这种“逃辩论搞聚餐”的操作,直接把自己的虚伪摆到了党员面前。 反观郑丽文,恰恰是抓住了辩论这个要害。前三场辩论她场场不落,对着郝龙斌的漏洞句句戳中要害。 郝龙斌在辩论里要么靠读稿作弊,要么被问起“九二共识”就支支吾吾,甚至抛出“等距友好”的模糊论调,被台办一句“根本不存在”怼得颜面尽失;郑丽文却清清楚楚表态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说“大陆对台湾人而言绝对是机遇”,这种务实立场一下就戳中了想让国民党回归根本的党员的心。 刚开始郝龙斌还靠着朱立伦的钦点和赵少康的站台领先民调,可三场辩论下来,他的支持率从最初的领先一路跌到17.4%,再到后来的6%,而郑丽文则从“非主流”一路逆袭,民调从30%飙升到68%,这差距说白了就是辩论场上见了真章。 郝龙斌一门心思拜会的党内团体,其实早就不是党员说了算的地方了。这些年国民党党员早就烦透了派系扯皮,郑丽文抓住这点喊出“砍掉一半派系会议,把钱给年轻党员”,还拿台南党部把20万派系联谊经费改投青年沙龙的例子做佐证,一下就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可郝龙斌还在挨个拜会那些老牌派系,甚至被爆出搞派系交易,这种守旧操作在求变的党员眼里简直是逆潮流而动。 更要命的是,他连自己承诺的事都做不到,之前说三个月内成立“企业与青年对接小组”,结果半年过去连影子都没有,对比郑丽文在夜市蹲下来听摊贩抱怨,还真把繁琐的卫生检查流程给简化了,谁更接地气一目了然。 党员最看重的“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的能力,郝龙斌更是拿不出像样的答案。民调里明确显示,觉得郑丽文有这个能力的党员占28.3%,而郝龙斌只有12.6%,这数据差可不是偶然。 郑丽文不仅拿到了王金平的手写建言,洪秀柱的爱将黎子渝也公开挺她,连黄复兴党部的前主委和一众“退将”都达成共识要推她上位,这些关键力量的支持恰恰说明她的路线被认可。 可郝龙斌这边,除了一开始靠着朱立伦、赵少康的名头撑场面,到后来连这些“军师”都闭了嘴,所谓的“大佬支持”成了空架子。 更尴尬的是,他的两岸论述不仅没讨好党员,还把自己架在了不伦不类的位置,既得不到深蓝党员的认同,又没法吸引中间派,反观郑丽文那句“台湾要站在大陆巨人肩膀上”,精准踩中了务实党员的需求点。 说到底,现在的国民党党员早就不吃“派系人情”那套了,他们要的是能干事、立场清、接地气的带头人,郝龙斌偏要抱着几十年前的老套路不放,放着直接沟通的渠道不用,一门心思搞虚头巴脑的拜会和交易,民调从领先跌到垫底,6%的支持率其实就是党员用脚投的票。 郑丽文的68%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每一次辩论的清晰表态、每一次基层的务实走访、每一个击中痛点的承诺堆出来的,这么看来,郝龙斌想脱颖而出,确实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倒计时十天!郑丽文迎来最大考验,马英九、洪秀柱齐发声倒计时十天,国民党主席选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