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折腾了十几年,砸下几十亿美元挖海底稀土,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兜兜转转,无意间竟然给中国点了条明路——让我们破解了困扰三十年的稀土难题!
如今,全球首台能在6000米深海采矿的“中国神器”已经下海,日本只能干瞪眼,而我们却把稀土全产业链牢牢握在手里。
当年日本在南鸟岛海底发现了大规模稀土沉积物,一度被吹成“能满足全球百年需求”的战略资源。为了把这些资源弄上来,日本前前后后砸了几十亿美元,结果呢?设备进不了深海,技术卡在瓶颈,资源就在眼前,偏偏够不着。说白了,他们挖不动。
但他们的折腾却给了我们一个启发:稀土不只是埋在陆地里,海底同样是宝库。过去三十年,我们确实在稀土产业上吃过亏——有资源,却卖不上价,关键专利还握在人家手里,环保压力也不小。可一旦我们把目光转到深海,加上自身造船、探测、采矿的综合实力,情况立马就不同了。
这几年,我们在中印度洋和太平洋相继发现了稀土矿区,甚至研制出了全球首台能在6000米深海采矿的设备。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画饼,而是真正能下海干活的“大家伙”。相比之下,日本只能干瞪眼。
所以我觉得这背后最大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谁有多少矿”,而是产业链的格局正在翻转。我们不再局限于卖原料,而是从资源勘探、深海开采,到加工冶炼、专利技术,逐渐把全链条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破解三十年稀土困局的关键。
日本的探索像是无心插柳,却让我们找到了一条出路。如今,深海稀土成了我们的战略底牌,他们曾经的困境,正在变成我们的优势。未来国际博弈里,这张牌分量有多重,估计很快就能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