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日本大阪城400周年庆典上出现了一尊秦始皇陵兵马俑。令人愤怒的是,在展览时一个日本男子竟强行闯进博物馆,对着兵马俑一通乱砸!结果兵马俑当场损坏,再无修复的可能。 兵马俑这玩意儿,出土的时候可把全世界惊着了。1974年春天,陕西西安临潼的农民挖井,无意中挖出一堆陶俑头。考古队一挖开,哇塞,坑里整整齐齐站着几千尊真人大小的兵,个个手持兵器,表情各异。秦始皇当年为啥费这么大劲儿做这些?说白了,就是给他陪葬,显示帝王气派。这些俑从头到脚一米八高,盔甲纹路刻得细致入微,脸部还带点彩绘痕迹。发掘花了好几年,才把三个大坑清理干净,出土的俑马车兵加起来上万件。这不光是文物,还是秦代军队的缩影,让人直呼牛。 出土后,兵马俑火了,成了国际明星。各国大佬访华,第一站就奔西安去瞧。像尼克松1972年来中国,特意抽时间看俑坑,边走边问制作秘诀。里根夫妇1984年也去,里根摸着俑的盔甲感慨中国工匠精神。法国德斯坦、英国希思这些政要,全都留了影。博物馆建起来后,年游客破百万,照片登上《国家地理》,学术圈热议陶土配方。借展巡回也启动,俑去过美国英国,观众排长队围观。这宝贝不只秀中国奇迹,还拉近了文化交流。可谁想,好事儿没多久,就出岔子。 1983年,日本大阪搞400周年庆,城建纪念活动热闹非凡。他们看中兵马俑,想借一件来展览,显摆中日友好。中国文化部琢磨了会儿,同意了,挑了尊持戟的武士俑,高一米八三,重三百公斤。从西安打包,空运到大阪,搁在天守阁旁临时展厅。开馆那天,门外人山人海,日本老百姓被这精致工艺迷住了,每天五千人次涌进去。展览办得风生水起,俑站那儿一动不动,成了焦点。谁知,这热闹背后藏着隐患。 展览刚过一个月,祸事就来了。11月23日下午,一个三十来岁的日本男子突然冲上前,砸碎玻璃柜,直接把兵马俑推倒。俑从膝盖断开,上身裂成十几块,戟杆也弯了。男子边干边嚷,日本土地上用不着中国展品。这家伙是民族主义者,行为赤裸裸的破坏。保安赶紧拉人,警察封现场,可俑已经碎了,修复无望。消息传开,日本媒体炸锅,中国使馆也急了。这件文物价值连城,砸了等于砸掉一段历史。 日方反应快,当天就联系中国,表达歉意。大阪21世纪协会的理事加藤良雄,代表会长松下幸之助,去大使馆鞠躬道歉。展览主办方承认安保有漏洞,人太多管不过来。专家赶来检查,确认俑结构全毁,碎片拼不回原样。中国这边痛心疾首,文物是无价之宝,砸了就没了。日方想补救,提了赔偿方案,几百万日元现金,还想留碎片在日本研究。中方代表团坐下来谈,态度硬气。 谈判在酒店会议室拉开,桌上摆报告照片。中方文物专家和外交官五人,日方四人带提案。日方先说钱好商量,但碎片得留,理由是学术价值,能帮研究秦俑工艺。中国代表摇头,碎片必须全运回,一分钱不要。文物不是商品,归属中国,留那儿等于永久丢失。日方解释半天,中方坚持立场。会场气氛紧,文件来回传,两小时后,日方让步,同意打包归还。协议签了,碎片清点装箱。 1983年12月,残片空运回西安。机场卸货,车队直奔博物馆。专家拆箱,试着拼大块,可断面不匹配,只组了教育模型。碎片存档,标上事件号,提醒后人。这事儿后,中国文物外展政策变严,保险安保加码,双层玻璃柜,审查更细。肇事男子审了,法院判短期拘留,释放后没啥动静。日方也反思,展览安保升级,避免重蹈覆辙。 这事件虽小,却戳中文化自信的点。兵马俑出土前,中国文物多埋土里,出土后走出去,砸了这一下,让人警醒。借展是好事,拉近距离,可风险大,得防着点。国际上,类似事儿不少,像美国那次掰手指的,也气人。但中方每次都硬气,维护权益。这不光是为件俑,更是为祖先手艺负责。想想,秦始皇当年建陵,花百万工时,现在我们得护好遗产。
石峁遗址或改写中原起源论,二里头最有可能是夏都邑受挑战。中华文化文明的起源,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