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名小伙表示:虽然我不喜欢日本,但要实话实说。本人在日企干过,每天8小时,含中午吃饭和休息1小时,其余的超出5分钟以上就开始计时,算加班费,平时1.5倍,周末2倍,节假日3倍! 网上那小伙说的这话其实挺实在,不带着偏见说真话,这事儿本身就难得。你想啊,不少人提起日本先带了情绪,但真在日企待过的人,往往会在工时和加班费这事儿上松口气,毕竟这里的规矩确实摆得明明白白,不像有些地方,加班加到昏天黑地,加班费却像挤牙膏,要么说“算在绩效里”,要么干脆装没看见,更别提那些动不动就要一堆权限、不授权就不让用的套路了。 就说深圳那些日企,去年夏天有新闻盯着拍,工厂门口天天排着长队,年轻人拎着行李往里头挤,真以为是工资多高?其实不少工人心里门儿清,进这儿图的不是发大财,是图个“踏实”——劳动法在这儿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是真能当保底福利的。 有个在深圳南山日企干过技术岗的小伙子算过一笔账,他月工资25000,后来涨到27000,只要工作日加班超了5分钟,系统就自动计时,按1.5倍算加班费,周末来加班就是2倍,去年春节值班那三天,直接按3倍给,工资条上写得清清楚楚,基础工资、加班时长、倍率、总额,一项都不含糊。 后来他离职时跟公司签了协议,上面明确写着“劳动报酬含加班工资已结清”,这事儿还闹到过仲裁,最后因为协议合规,仲裁委没支持他的额外诉求,倒反过来证明日企在这些流程上卡得有多死,平时就把规矩立在前头,根本不给模糊空间。 东莞有家叫日本电产精密马达的厂子更典型,里头不少员工是初中文凭,按理说在劳动力市场里不算占优势,但这厂子硬是让大学生都羡慕。每天工作雷打不动8小时,中午1小时吃饭休息时间纯自由,不算工时,只要下班铃响,工位上基本没人多待,真有急活要加班,哪怕就多干半小时,考勤系统都记着,月底工资里准有这笔钱。 更让人意外的是去年这厂子倒闭,按说企业倒闭员工最慌,但这儿的员工反而拿到了实打实的补偿,按2n+1的标准给,有个叫小王的员工,算下来拿了15.5万,里头不光有法定赔偿金,还有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这些名目别说普通工人,不少企业HR都没听过。对比下有些地方企业倒闭,员工追着要基本工资都难,这差距确实肉眼可见。 有人说这是个别情况?那再看看制度层面的细节。日企里的工时管理几乎到了“较真”的地步,就像全家便利商店,为了让员工避开盛夏高温,直接把上班时间提前一小时,改成早8点到下午4点半,说是让员工少挨点热,其实也是把“8小时工作制”落到了实处,不用靠“自愿加班”撑场面。 还有家叫佐竹的精米机制造商,干脆在夏天搞周休三日制,一开始担心影响生产,结果发现员工反而把五天的活在四天里高效干完了,既没耽误事儿,还让大家休息好了,这波操作可比逼着员工“耗时间”聪明多了。 当然不是说日企完美无缺,但在工时和加班费上的规矩,确实戳中了打工人的痛点。有个从广州二次元公司跳槽到东京当柜姐的姑娘小楚,之前在国内身兼数职,996是常态,月薪才3000多,到了日本的派遣公司,按小时算工资,每小时1400日元,每天干满8小时就下班,加班必给加班费,到手能有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一万左右。 她最感慨的是私人时间没人打扰,不会下班了还被工作微信轰炸,更不用被迫关注同事的社交账号,这种“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的边界感,其实比加班费更让人舒心。 反观咱们身边一些企业,要么搞“隐形加班”,下班了让员工把活带回家干,美其名曰“灵活办公”,实则不给一分钱加班费;要么把“加班文化”当美德,上司不走下属不敢动,哪怕对着电脑刷网页也得装样子。 之前有个朋友在民营工厂干,说好8小时工作制,结果天天被要求“自愿加班”,一个月下来加班超100小时,问起加班费,老板说“干得多奖金自然多”,可奖金发多少全凭心情,哪有日企那种“按秒计时、按倍率算钱”的实在。 所以说网上那小伙的话没掺假,进日企等于把劳动法当保底福利,这话真不是吹的。去年有机构统计,在华日企的加班工资合规率比不少民营企业高出近40个百分点,不是说他们有多“善良”,而是这套流程已经跑了几十年,从考勤系统到工资核算都形成了固定模式,没必要在这种地方耍小聪明。那些在深圳日企门口排队的人,其实是在为“按规矩办事”投票——谁不想干活明明白白,拿钱清清楚楚呢? 咱们确实不该因为心里的偏见,就闭着眼睛否认人家做得好的地方。劳动法本来就该是打工人的底线,可偏偏在有些地方成了“奢侈品”,反倒是日企把这些基础权益落实得稳稳当当。 不是说要追捧日企,只是觉得这种“超时5分钟就计加班费”的较真劲儿,这种“把法律当底线”的踏实感,真该让更多企业学学,毕竟打工人要的从来不是额外照顾,只是该得的那部分能一分不少拿到手而已。
网上一名小伙表示:虽然我不喜欢日本,但要实话实说。本人在日企干过,每天8小时,含
山河又月明
2025-10-01 21:53:0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