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霍英东送给志愿军的货物被海盗劫持,他自己也被海盗用枪顶头,霍英东的呼

地缘历史 2025-10-01 09:46:17

1950年,霍英东送给志愿军的货物被海盗劫持,他自己也被海盗用枪顶头,霍英东的呼吸仿佛都停滞了,生死一线,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时间倒回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那年,那是个什么都得从头来的年代。   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外有封锁,内有战事。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下了封锁令,连一根铁丝都不让进。   港英政府跟着起哄,香港码头成了高压区,谁要是敢往大陆送货,就是玩命。   可就是在这种时候,27岁的霍英东站了出来。   他不是军人,也不是干部,他是做船运起家的。   在别人都躲着避风头的时候,他却一句话:“祖国缺这些,我便运这些。”   他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他是亲自押船上货,连夜出发。   那趟船,是往大陆送钢管和橡胶的,这不是普通货,是志愿军修桥救命用的。当时谁都知道这玩意值钱,值命。   船刚出香港,没多久就出事了。   地点在澳门码头外海,一片海雾正浓,突然几艘快艇冲出来,七八个海盗跳上船,手里全是枪。   霍英东那一刻人在船头,刚想喊人警觉,一把枪已经顶上来。   “把货留下,要不你们一个都别想活!”海盗的话不多,但很清楚。   霍英东没吭声,他知道,这时候多说一个字,可能就是一船人的命。   他试图用现金赎货,海盗根本不买账,连人带货全劫了。   钢管、橡胶被搬上快艇,连他身上揣的几千港币也被搜走了。   那一刻,他没倒下,但他心里明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抢劫,这是对整个运输线的挑衅。   他没回家,也没报警,他直接追去了澳门。   你可能想问,他一个人,怎么追海盗?   他不是一个人。他联络上了几个也被劫过的船主,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那几天,他们像地下组织一样在码头、茶楼、赌场四处打探消息,终于锁定了其中一个落脚点。   几个人合力报警,配合警方突袭,追回了一部分货物。虽然不是全部,但那批钢管后来真的送到了前线。   从那以后,霍英东不再“傻大胆”地走明路。   他开始研究航线,改装船只,搞出双层底舱,把货藏在暗格里。   白天不走,晚上才出海,甚至安排护航船,装电台对讲,几乎成了半军事化运输。   他知道,如果再有一次劫货,可能就不是被抢这么简单了。   但问题来了,海盗是一个麻烦,港英政府是另一个。   有一次,英军巡逻艇在维多利亚港拦下他的一艘货船,说是“例行检查”。   结果对方突然开枪,两名船员当场中枪。事后他交了巨额罚款才把船赎回来,那批货还是没能上岸。   更狠的是,国民党特务也盯上了他。   一次他刚刚把货卸到珠江口,回程路上船就炸了。   不是一次,是四艘船,一下子炸掉两艘。那几天,他连夜搬家,怕连累家人。   有人劝他说,别干了,不划算。   他只说了一句:“不是划不划算的问题,是有没人干的问题。”   从1950年到1953年,霍英东的船队平均每月跑20趟。   黑铁皮6000吨、橡胶5000吨,轮胎、药品、汽油桶……这些东西,成了前线部队的命根子。   他甚至自己去买盘尼西林,从国外运回来,再偷偷转运到东北。   那几年,他瘦得只剩103磅,整个人像熬干的蜡烛。但他从没停过。   周恩来总理后来见他时,说了一句:“你是共患难的人。”   可你以为这事就到这儿了?其实不是。   抗美援朝结束后,霍英东没有收手。他没拿这事炒作,也没去报功。 他做了件更大的事,他是第一个回内地投资的港澳商人。   白天鹅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广州体育馆……这些项目,全是他先投的。   2000年,国家办抗美援朝纪念大会,他是唯一受邀的香港人。   2006年他去世,灵柩上盖着国旗,十位社会名流为他扶灵。那天,香港下了小雨,送他的人排满了街道。   很多人说他是爱国商人,其实他只是做了他觉得该做的事。   他没写过回忆录,也没拍过电影。他说:“做事是为了心里过得去,不是为了让人记得。”   可我们记得。   因为那天,他被枪顶着脑门,没退。   他什么也没说,但他用命,把一船货送上了前线。

0 阅读:908

评论列表

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

1
2025-10-01 23:18

爱国者[点赞]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