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突然宣布了 2025年9月30日,美国参议院民主党拟推7-10天临时拨款避免政府关门,但两党仍在拉扯。与往年不同,白宫放话或借停摆搞大规模永久裁员,专针对不认同特朗普政策的岗位,而非以往仅无薪休假。 美国这出政府停摆的戏码早就成了政坛保留节目,只不过 2025 年这一回,味道比往年都要冲。眼看 9 月 30 日的拨款大限撞过来,参议院民主党急着抛岀 7 到 10 天的短期拨款法案当缓冲,可两党早就把财政预算当成党争的筹码玩得溜熟,哪那么容易松口。 分歧的核心就卡在钱上:民主党死死攥着《平价医疗法案》的增强补贴不放,说一旦断了,数百万美国人明年就得丢医保,还要求保住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补助。 共和党却把这些当成 “不必要的福利扩张”,眼里盯着的是特朗普当年那套税收法案里削减开支的条款,两边互相甩锅,都等着选民把账算到对方头上,压根没打算真的妥协。 这种拉扯可不是新鲜事,早从 1974 年预算权转到国会手里开始,政府停摆就成了美国特色,2000 年大选前两党甚至搞出 21 项短期拨款法案,硬生生把新财年前三个月的资金拆成了碎片。 2018 年底到 2019 年初那次更狠,停摆 34 天,80 万联邦雇员里 34 万人被迫回家待着,剩下的 “必要人员” 干着活拿不到钱,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 但今年最不一样的地方,是白宫藏在停摆背后的小算盘 —— 不再是以往象征性的无薪休假,而是要借机搞大规模永久裁员,专挑不认同特朗普政策的岗位下手。 这事儿早有苗头,2025 年刚开年,特朗普就带着马斯克牵头的 “政府效率部” 折腾裁员,1 月 31 日 FBI 先动手,把参与调查国会山骚乱的官员和检察官一批批往外清,紧接着退伍军人事务部一天解雇 1000 多人,2 月 14 日当天就裁了 9500 人,到 2 月中旬已有 75000 名员工被逼着接受 “买断计划”。 教育部原本要裁掉 1300 人,环境保护局更是计划砍掉 65% 的人手,连国税局都要裁员 25%,相当于 2 万人丢饭碗。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动作,直到 7 月最高法院推翻下级法院禁令,给裁员开了绿灯,国务院立马跟上,一口气裁掉 3448 名公务员和外交官,300 多个办公室要么合并要么撤销,连 “美国之音” 都从 1400 人砍到只剩 18 个岗位,针对性早就藏不住了。 现在借着停摆搞裁员,不过是把之前没做完的清算接着推进。白宫预算办公室给各机构发的备忘录写得明白,要锁定资金中断的项目,把 “与特朗普总统优先事项不符” 的岗位全划进裁员名单,连应急计划都懒得公布,摆明了不想给这些人留后路。 要知道往年停摆再凶,也只是把非必要人员打发回家待岗,像 FBI 探员、空中交通管制员这些 “必要人员” 还得上班,可这次直接动了 “永久撤销” 的念头,联邦雇员群里早就慌成一片,有从年初裁员潮里捡回工作的人说,这种未知的恐惧比直接解雇还折磨人,压根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保住饭碗。 这操作其实是打了个制度擦边球,借着资金断供的由头,把行政分支的权力用到极致,毕竟特朗普早就签过行政令,要求机构每 4 人离职只能招 1 人,还让马斯克的团队盯着撤销 “非必要职能”,停摆不过是给这场政治清算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由头。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操作不止伤人心,还在戳美国经济的软肋。2013 年停摆时标普就说过,超过两周小承包商就得扛不住,新订单停了、回款断了,服务类企业首当其冲。 现在要是真搞大规模永久裁员,麻烦只会更大:疾控中心去年刚裁了十分之一的人,再砍下去连公共卫生监测都得断档;国税局少了 2 万人,税收征管效率跌下去,本就吃紧的财政更难周转。 关键经济数据要是因为停摆延迟发布,美联储连加息降息都没了准头,市场信心一崩,连锁反应能拖垮不少行业。 可两党和白宫压根没把这些当回事,民主党抱着医疗补助不撒手,共和党盯着开支削减不让步,白宫一门心思借机会 “清洗” 异己,毕竟在他们眼里,比起联邦雇员的饭碗和经济稳定,保住政治利益才是头等大事。 说到底,这 7 到 10 天的短期拨款不过是块遮羞布,遮住的是两党无休止的党争,还有白宫借停摆搞清算的私心。 从 1977 年第一次停摆到现在,美国人早就看腻了这种闹剧,但这次不一样,以往停摆是 “暂停服务”,现在直接改成 “永久关机”,那些不认同特朗普政策的雇员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等停摆真的发生,可能人们先看到的不是国家公园关门、福利发放延迟,而是一批批联邦雇员收到解雇通知,毕竟在权力的游戏里,普通人的生计从来都不是优先项。
外国军事专家: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说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这位专家表示,特朗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