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 中国这么大个国家,

历史破局者 2025-09-30 18:00:01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 中国这么大个国家,用油的地方到处都是,从开车到发电,从工厂到家家户户的塑料制品,哪样离得开石油?偏偏自家后院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底下埋着那么多宝贝,探明的石油储量就得178亿吨,天然气也一大堆,够全国用上好几十年的节奏。 可转眼一看,去年咱们进口的石油占总用量的七成多,每天得从国外拉来上千万桶油,油轮跑得腿都软了。这账怎么算?为啥不直接挖自家地里的? 塔克拉玛干这地方,搁新疆南部,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差不多三个浙江那么大,当地人管它叫死亡之海,可不是白叫的。 表面上看全是黄沙漫天,底下却是塔里木盆地,我国陆上最大的含油气区。早几年探明的时候,就让人眼前一亮,石油天然气加一块儿,资源量超50亿吨油当量。 比如富满油田,这可是咱们最大的超深油田,2025年上半年刚新增探明储量5556万吨,去年产量就破了3000万吨。 这些数字听着就带劲,要是全挖出来,全国石油缺口能补一大半。问题是,用油这事儿可等不起。咱们国家经济这么转,石油消费量年年涨,2024年进口量占74%,每天1110万桶,预计今年还得微增1%。 进口油从中东或北海运来,路途遥远,价格还得看国际市场那张脸,油价一波动,心就悬着。 开采这活儿,从表面到地下,全是硬骨头。先说表层环境,那真是让人直挠头。沙漠覆盖了盆地82%的地儿,夏天白天气温能窜到67度,晚上掉到20度,温差大得像过山车。 一年雨水不到100毫米,蒸发却有3400毫米,水一落地就跟蒸发器似的没了影儿。队伍得从老远拉水车来,定量分发,稍不留神就渴坏了人。沙尘暴更烦人,一年一个多月时间,黄沙卷起来,天都看不清,设备一夜间能埋半截。 这些条件搁哪儿都够呛,何况还得24小时轮班干活。环境不饶人,进度自然慢,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塔里木的油藏多在7000米甚至9000米深,全球80%的石油都在3500米以上,这深度搁国际上都算极限。 盆地地形乱七八糟,有平原有丘陵,还有河流冲出来的扇形堆积,四种类型搅和一块儿,钻探路径像走迷宫。油不老实待着,全藏在岩石缝里,得精准定位才能碰上。钻到深处,温度飙到200度,压力150兆帕,普通钻头扛不住,很快就变形卡住。 前几年就有两口井钻到8000米,地层一塌,钻杆死死卡在碎石堆里,拉都拉不出,只能扔下不管,白扔钱不说,还耽误工夫。地质构造复杂是老大难,隐蔽构造多,地震波信号弱,勘探就得靠高精度设备反复测。 全世界钻完井13项难度指标,塔里木占了7项第一,其他也前排,这名头听着响,实际干起来头疼。 安全这块儿也得掂量。部分油层里有硫化氢,剧毒气体,一漏出来就麻烦大。钻井时每两分钟测一次泥浆,颜色不对立马停工,全员撤离。 这些风险叠加,队伍得层层防护,设备得特殊定制,成本自然翻倍。一口超深井,花的钱是浅井的十倍,一桶油成本30美元左右,中东那边几百米深,几美元搞定,这差距搁谁都得算算账。 不是舍不得投,是得看经济账,国际油价低的时候,挖出来卖不划算,高的时候又怕波动。加上环保压力,沙漠生态本就脆,废水废气一不处理好,地下水土都遭殃,得加过滤循环系统,花的工夫更多。 咱们石油需求大,工业化进程快,汽车保有量年年涨,新能源虽在推,但短期内油还是主力。塔里木虽有潜力,老油田产量递减,新储量多在深层,开发跟不上节奏。 进口油稳定供应,质量也好控制,短期内稳住大局。 当然了,也不是光说不练,这些年进展实打实。技术上,钻机升级了,能下万米,还带拐弯功能,以前一口井得几个月,现在一年两口不成问题。 2023年深地塔科1井,用上全球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日进尺超2000米,2025年2月钻到10910米,亚洲最深直井。 攻克了高温钻井液和电缆测井难题,岩芯一拉上来,就见油气迹象。超深井突破百口,8000米以下规模化产油,累计1.5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去年全国油气的37%。 合作也上道了,2021年中石油中石化联手,共享数据设备,划分工区互派专家,避免重复踩坑。 环保上,废气过滤再排,废水沉淀循环用,周边植被少,也得护着点。产量稳升,2024年超深层2047万吨,富满油田日产上万吨。 这些步子虽小,但实诚,塔里木从勘探起步,三十年过去,油气当量冲3000万吨。 搁长远看,这事儿急不得。技术钱环境,哪样都得磨合。国际油价晃荡,新能源车电池啥的在冒头,但石油这老大哥一时半会儿退不了场。 塔里木的潜力在那儿摆着,85%的油矿还没探明,深层资源占全国深油83%、深气64%。 一步步来,建好这基地,就能多点底气,少点进口的纠结。说到底,能源安全这弦,得时时绷着,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0 阅读:73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