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王德峰语出惊人:“贫穷富贵皆有定数,我堂堂复旦教授,我的儿子从小念最好的

历史破局者 2025-09-30 17:42:50

复旦教授王德峰语出惊人:“贫穷富贵皆有定数,我堂堂复旦教授,我的儿子从小念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可到最后差点就没大学上了!”这位被学生们称为“哲学王子”的复旦名教授,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富贵,皆有定数,这就是命! 王德峰1956年生在江苏泰州,那时候家境不算宽裕,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高中一毕业,就进了上海东风有色合金厂,当了三年工人,每天跟机器打交道,双手磨出老茧,汗水混着金属味儿,挺苦的。 后来1978年高考恢复,他抓着机会,埋头苦读,一考就进了复旦大学哲学系。那是多大的事儿啊,从厂子直接跳到名校,毕业后留校教书,从助理讲师干起,一步步爬到博士生导师、复旦学院副院长。学生们给他起外号“哲学王子”,不是白叫的,他上课爱抽烟,烟雾里讲尼采讲康德,声音洪亮,讲得人直想多听几堂。 可轮到自己儿子这儿,王德峰的自信就碰上硬钉子了。儿子刚落地,他就盘算开了,早教班报上,幼儿园挑市里最贵的,幼儿园老师都得按他的路子带孩子。小学会儿挤进全市前三的实验校,初中直奔重点中学,高中锁定了华师大二附中,那可是上海顶尖的。 他想得美,复旦的政策对教职工子女宽松,分数超一本线那么点儿,就能直录。凭他从底层爬上来的经验,儿子起步这么高,准能接他的班,当个哲学小王子啥的。每天规划得密不透风,培训班一个接一个,课余时间全塞满,恨不得把自己的聪明劲儿全灌进去。结果呢,高考分数一出来,那叫一个晴天霹雳。他打电话给招生办,兴冲冲问能进复旦不,对方顿了半天,说这成绩连本科都悬,差点儿就没大学上了。 那一刻,王德峰估计脑子嗡嗡的,骑着自行车在四平路上转了三圈,转着转着,就想通了点儿啥。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贫穷富贵那股子定数,命里有时终须有,强求不来。王德峰后来在讲座里提过,人到四十还不信命,悟性就差了点儿。 他自己四十出头,正好撞上这堵墙。以前总觉得努力就能改命,他从工人变教授,不就是活例子吗?可儿子这路子走不通,逼得越紧,孩子越蔫儿。转了那三圈后,他开始松手了,不再天天盯着成绩单,不再规划每一步。儿子呢,反而活络起来,爱上学习了。没多久,申请出国留学,录取通知书寄来,是伦敦商学院,那可是世界一流的商校。 王德峰感慨一句,莫非命也,顺其自然罢了。儿子没走他的老路,却找到自己的道儿,这不比硬挤复旦强? 说到底,王德峰这事戳中了多少中国家长的痛点。咱们这儿,教育就是命根子,从小抓起,幼儿园争名额,小学拼奥数,初中中考卡脖子,高中高考定终身。家长们咬牙砸钱,娃们熬夜刷题,结果呢?不是每个人都王德峰儿子那么幸运,转身就上伦敦商学院。更多时候,分数卡在那儿,孩子蔫了,家长急了,家里鸡飞狗跳。贫穷富贵这定数,听着宿命论,可细想,王德峰不是在推卸,是在提醒,别把期望全压孩子身上。努力当然重要,他自己就是例子,但命这东西,有时候就是条隐形的线,拉扯着你走不一样的路。

0 阅读:61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