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93年,曹参正在家里喝酒。仆人突然来报:“丞相萧何,去世了。”曹参一听,丢下

岁月解读师 2025-09-30 17:05:20

前193年,曹参正在家里喝酒。仆人突然来报:“丞相萧何,去世了。”曹参一听,丢下酒杯,大呼道:“赶紧收拾东西,我要入朝去当丞相了。” 曹参喊出那句话后,府中顿时一片混乱,下人们面面相觑,不知是喜是惧,有人担心曹参过于急躁,有人暗暗高兴终于要回到长安。 曹家子弟不敢多言,只能跟随主人的吩咐,匆忙收拾,家眷之间传递着不安,既惊讶于曹参的果断,也担忧未来的变化。 曹参与萧何的关系,在军旅时便已紧密,二人同出沛县,一个善谋,一个能战,共同追随刘邦起兵,萧何筹划粮草辎重,曹参身先士卒杀敌。 楚汉相争时,刘邦依靠萧何稳固后方,也依靠曹参守护疆场,天下既定后,萧何被立为丞相,曹参则出任齐相,虽然远离长安,曹参心中清楚,萧何之位终有一日会传给自己。 当听闻萧何去世,曹参为何如此慌张?因为他明白朝中之位瞬息万变,若迟疑一步,便可能被他人夺去,曹参性格果断,从不拖延,既然丞相之位空缺,便要立刻出发,以免错失良机。 府中很快进入紧张的准备,曹参下令仆人们将书籍器物整齐装车,金银细软分门别类封存,府库里的卷宗、往来信件,全部打包上车,女眷们收拾随身佩物,仆役们驱赶车马。 宅院中车轮声不断,喊声此起彼伏,场面混乱,却井然推进,此举在临淄城中引起轰动,齐国百姓议论纷纷,有人称赞曹相早有准备,有人讥笑过于急切。 士人们心中震动,既感慨曹参敏锐果断,也猜测这位齐相一旦入京,必将掀起朝堂新局,朝廷使者尚未抵达,曹参已先行启程。 一路风尘,他未作停留,百姓目送车马远去,心中隐隐明白,从此齐相再不归来,进入长安后,曹参直接进宫觐见,年轻的汉惠帝亲自接见,吕太后在侧。 群臣屏息,静待新丞相的姿态,曹参神情镇定,行礼受命,承诺竭尽全力辅佐皇帝,此时百官皆认为曹参必会有所作为,或整顿朝纲,或调整律法。 可曹参的做法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上任之后,并未推行任何新政,萧何生前所定法令,他一字不改;丞相府属官,他一人不动;朝中政务,凡有上呈,他只批“依旧”。 属下请示,他答曰“照萧丞相旧规”,这一态度让百官错愕不已,时间一久,议论四起,有人认为曹参不思进取,有人说他故意推诿,更有人质疑他根本无力执掌朝政。 面对种种议论,曹参毫不在意,他只是反复强调:高祖与萧何定下的制度是天下安定的根基,不可随意更改。 一次朝会上,年轻大臣上书请求修订法律,理由是律条过宽,曹参当场驳回,厉声指出这些制度乃是刘邦与萧何共同商定,已经历战乱考验,岂容后辈轻易改动。 大臣无言以对,自此再无人敢妄议改革,惠帝起初也疑惑,担心曹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曹参却以简明言语回应: 既然皇帝自认不及高祖,臣子亦不及萧何,那么就应当遵循旧法,以守成保天下,惠帝沉思后,认同这一说法,从此不再干预。 在曹参任丞相的三年间,大汉政局稳定,百姓不受繁重徭役,农田逐渐恢复生机,国库充盈,刑狱稀少,社会安宁。朝堂之上无大争论,官吏各守其职,百姓安居乐业。 萧何留下的制度,让百官逐渐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最初的不满渐渐平息,许多人感叹,萧规曹随,实乃盛世之幸。 曹参在位期间,日子过得轻松,每日上朝点名之后,常常饮酒休憩,属下已习惯这种方式,因为他们知道所有政务都按旧制办理,并无阻碍。 曹参看似无为,实则正是凭借这份无为避免了动荡,他去世后,史家评价为“萧规曹随”,后世常以此为治国典范,曹参以自己的谨守,证明治国不必大动干戈,稳重与克制同样能带来长久安宁。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0 阅读:61
岁月解读师

岁月解读师

解读岁月,重现历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