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对比中美五代舰载机,结论:F-35略胜歼-35一筹 美国著名智库《国家利益》最近专门发了篇文章,拿中美两国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做对比,通篇看下来,虽然承认歼-35的不少亮点,但最终结论还是落在了F-35C略胜一筹上。 这分析不是瞎扯,每个观点都带着实打实的性能数据和作战逻辑,把两款顶尖战机的长短处扒得挺透彻。 先说说歼-35那些让美方都不得不认的优势。 最显眼的就是飞行速度,文章里没给具体数值,但明确说比F-35C快得多,这在战场上可是硬通货,打起来的时候能更快赶到交战点,占得先发制人的机会,要是情况不对想撤,也能更快脱离险境,等于多了层生存保障。 再就是双发布局这个设计,要知道舰载机常年在高盐高湿的海上环境折腾,发动机故障率本来就比陆基战机高,歼-35两台发动机互为备份,就算一台出点小问题,另一台还能撑着返航,可靠性比F-35C的单发设计强不少。 作战半径更是歼-35的撒手锏,美方推算能到1350公里,比F-35C足足多出200多公里,这意味着歼-35能在离航母更远的地方拦截敌人,等于给航母撑开了更大的安全保护伞,不用把航母暴露在对方火力范围内。 而且海军型歼-35的细节设计也很见功力,折叠机翼能在机库省出不少空间,连尾钩都做了内埋设计,飞行时藏起来不破坏隐身外形,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舰载适配优化。 但《国家利益》的分析里藏着个关键逻辑:现代海战拼的不是单机性能的单项冠军,而是综合作战能力和体系支撑,这正是F-35C的强项。 先看动力系统,F-35C装的F135-PW-400发动机可不是吃素的,加力推力能到18.24吨,中间推力也有12.01吨。 虽然是单发,但这台发动机的推力比很多双发战机的单台推力还大,而且普惠公司为舰载型号特意加了抗盐雾腐蚀材料,可靠性短板其实已经补得差不多了。 更重要的是航电系统,F-35C的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是个大杀器,尤其是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能让飞行员不用转头就看清机身周围360度的情况,连隐身目标都能揪出来,这种全域感知能力在空战里太关键了。 实战经验更是F-35C压箱底的优势。这玩意儿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样机了,已经在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上部署过无数次,跟着航母执行过西太平洋的巡航任务,甚至参与过实战打击,每次任务回来都能收集到真实数据,不断优化战术和性能。 反观歼-35,虽然2024年11月就在珠海公开亮相了,2025年九三阅兵也展示了舰载型号,但毕竟没经过实战检验,很多设计在真实战场环境下会不会出问题,还得打个问号。 体系融合能力更是F-35C的核心竞争力。它能跟美国海军的E-2D预警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实时共享数据,形成一张立体作战网,自己发现目标后不用单打独斗,能立刻召唤队友协同攻击。 而且F-35系列已经造了几千架,盟友体系里的英国、日本航母都在用,平时训练能搞联合演练,真打起来能快速形成合力。 歼-35虽然能跟中国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适配,也能融入自家作战体系,但毕竟服役时间短,体系磨合的成熟度跟F-35C比还有差距。 《国家利益》最后总结得挺实在:歼-35在单机硬件性能上确实有不少亮眼之处,要是两架战机一对一单挑,歼-35未必落下风。 但现代海战从来不是一对一的决斗,F-35C靠着成熟的航电、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无缝的体系衔接,把“战场感知-决策-打击”的链条缩得更短,综合作战效率更高。 所以说F-35C略胜一筹,不是说它每个指标都比歼-35强,而是它更能适应现在的海战规则,这也是美国智库最看重的地方。 不过文章里也没把话说死,承认歼-35作为后起之秀,改进速度很快,要是后续能在实战数据积累和体系融合上跟上,未来未必不能实现反超。但就目前来看,F-35C确实还握着几分优势。
说一个对美国很残忍的事!以目前的技术水平,9架F22或许可以击落一架不带无人
【220评论】【171点赞】
二月的风
F-35C与阵风一样,虐菜的实战经验很多,但从未与势均力敌的对手交战过。事实证明虐菜的实战经验没卵用,没有实战经验的歼-10CE使用中国低档的协同作战体系完虐阵风。可以说除了虐菜的所谓实战经验,混身鼓包的F-35C在隐身性能、雷达性能、速度、作战半经、空空导弹性能全面落后与歼-35,而且E-2D的雷达性能也比空警-600落后一代。
寒号鸟
数量也是战斗力!
鵬程萬里
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