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汪曾祺的孩子们问母亲施松卿,“既然父亲这么丑,为什么还要和他在一起?”没想

历史奇话站 2025-09-30 16:57:17

一次,汪曾祺的孩子们问母亲施松卿,“既然父亲这么丑,为什么还要和他在一起?”没想到施松卿却红着脸说:“有才啊!一眼就能看出来。” 聊起对汪曾祺,施松卿曾说:“我们外文系的女生谁会看得上学中文的男生?尽是些穿长衫布鞋的乡下人。倒是听说过有个才子叫汪曾祺。” 汪曾祺则说:“都说外文系有个林黛玉式的美人,远远地看过,长得真是清秀,可是病歪歪的。” 彼时互相瞧不上的两个人,却鬼使神差地走到了一起。 19岁那年,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中文系,那时候的汪曾祺非常有个性,只上喜欢上的课,不喜欢的课,他就逃课,去图书馆或者在宿舍睡觉,因此他被称为“不务正业”的学生。 但是不得不说他是个才子,很会写文章,沈从文都夸他比自己会写文章。 因此他的文章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其中就包括施松卿。施松卿出生于新加坡,比汪曾祺大2岁,在西南联大,她和汪曾祺是同级物理系,由于生病,她又转到生物系,之后又休学一年,回到学校后转到外语系。 施松卿身材纤细,眉清目秀,再加上生病了同学们给她取名“林黛玉”,也就是“病美人”的意思。 1945年,汪曾祺毕业后,去了昆明建设中学任教。或许是缘分使然,施松卿毕业后也去了这所学校,两人竟然成了同事。 施松卿本来就对汪曾祺的作品很有好感,再加上他还是沈从文的弟子,她开始关注汪曾祺。 鉴于同事关系,汪曾祺经常在工作上帮助施松卿,两人下班后也是结伴而行,他们经常讨论文学。 汪曾祺是个细心的人,他们所在的学校离宿舍很远,很荒凉,有时候下班他提前回到宿舍,他就会把自己宿舍的灯一直开好久,这样施松卿回去时看到亮灯就不会害怕了。 施松卿被汪曾祺感动了,两人的心也越来越靠近。 其实,真正让两人产生爱情的是一件小事情。 与孩女孩子都爱美,施松卿也不例外,她听说吃胡萝卜可以养颜,就经常找当地的农民购买。那天两个人一起下班,路上施松卿吃了一大口胡萝卜,汪曾祺看到后,突然说道:“你吃了胡萝卜真的变美了。” 施松卿顿时害羞了,但是她心里却很甜。 不久后,两人就恋爱了。 两人在昆明待了两年,1946年7月,他们离开昆明。汪曾祺去了上海,在致远中学做了国文教员,施松卿去北京大学西语系给冯至先生当助教,去北京之前,施松卿特意去上海看了汪曾祺,当时汪曾祺的父亲也在,父亲对施松卿很是满意,就这样,两人的关系算是正式确立。 之后,两人一直是异地,直到1950年,汪曾祺和施松卿才结婚。当时汪曾祺很是拮据,所以他们没有婚礼,没有婚宴,只是拍了结婚照,吃了两碗面条。 尽管这样,施松卿也没有半点怨言。因为她知道汪曾祺是值得托付终生的人。 婚后几年,施松卿生了三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特殊时期,汪曾祺被下放到农村,期间都是施松卿一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 虽然很困难,但是她从来没想过离开丈夫。当时很多人都在忙着和汪曾祺划清界限,,可施松卿却在忙着给汪曾祺买“鸡狼毫”(毛笔)。 汪曾祺去沙子岭的时候,施松卿在家里没有积蓄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他买了一块手表。 汪曾祺和妻子聚少离多,但是心却没有距离。 有一次,汪曾祺在坝上采到了一个大蘑菇,他不舍得吃,便带回宿舍晒干,想着过年的时候带回家给家人做汤。 在最困难的事情,夫妻俩不离不弃,相互扶持。 晚年时候,汪曾祺化身家里的大厨,爱上了给家人做饭。每次吃饭,汪曾祺都喜欢喝点小酒,施松卿为着他的身体,严格限量,汪曾祺没办法就偷偷出去喝,甚至做饭时,喝家里的料酒。 孩子们曾笑着说说:“我爸在家里没地位,我们都欺负他,妈妈也不拿他当回事,但他乐在其中。” 1994年,汪曾祺住院做手术,施松卿每天去照顾他,每次施松卿去医院的时候,都发现汪曾祺站在病房门口,朝外张望。 1997年,汪曾祺去世。一年后,施松卿也去世了。 汪曾祺和施松卿四十多年的婚姻,他们经历过大起大落,也经历过平平淡淡,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彼此,反而是相互扶持,走过一生。 一个是“不正经”的民国才子,一个是最深情的纤弱佳人,他们在动荡乱世里相识相爱,风雨同行相濡以沫四十余载,宛如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可以说他们用真爱滋养了彼此。

0 阅读:0
历史奇话站

历史奇话站

奇话连篇,趣谈历史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