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支持两国申请入常,网友:五常是打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当地时间27日,俄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30 12:02:59

俄罗斯支持两国申请入常,网友:五常是打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当地时间2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发言,主张对安理会进行改革,并支持巴西、印度两国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俄罗斯会这么说,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背后是它看准了全球力量格局在变。   现在这世界正经历挺大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一直在涨,在气候治理、粮食安全、反恐这些全球事儿上,说话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就说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它的大豆和铁矿对全球供应链来说太重要了;印度呢,凭着亚洲人口大国的身份挤成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早就扩散到全球了。   拉夫罗夫把这两国入常和非洲代表性的问题绑在一起说,其实是想拉更多国家站到改革这边,回应全球南方国家想重构国际秩序的需求。   更深处的想法,还得看俄罗斯的外交布局。自从乌克兰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被美欧搞了上万项制裁,在联合国大会上也多次被投谴责票,外交上明显有点被孤立。   支持巴西和印度入常,就成了它“扩大圈子、打破孤立”的重要办法:印度常年都是俄罗斯军火的最大买家,一年军费开支就超过800亿美元;巴西控制着南美洲的地缘关键位置,它的资源和俄罗斯的能源天生就能互补。   靠着力挺这两个地区大国,俄罗斯既能稳住原来的合作关系,还能借着这些新兴力量牵制中美这些国家,好让自己在多极化的格局里更主动点。   拉夫罗夫这话里,还藏着对西方霸权的反击。他批评西方总想用“基于规则的秩序”代替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这套说法说到底就是为了保住少数国家的特权。   支持非西方国家入常,正是俄罗斯打破西方主导逻辑的实际行动——多几个非西方的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做决策时就没那么容易被单一势力操控,能推动全球治理回到“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建设、一起受益”的本来样子。   这立场和美国比起来差别特别大:美国虽然也支持巴西和印度入常,但死活不赞成新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说到底还是想在扩容的时候保住自己的霸权。   网友说的“五常是打出来的”,可不是随口说的,有实实在在的历史在那儿摆着。   五常最早的样子,是1943年罗斯福提的“四警察”想法,当时美国、苏联、英国、中国这四个国家,凭着在二战里的决定性贡献,被赋予了维护战后和平的核心责任。   斯大林那时候想搞“三警察”,不赞成中国加进来,但罗斯福觉得,这个有4亿人口的国家早晚得成重要力量,把它拉进来更利于长期和平。到1945年《联合国宪章》敲定,才最终确定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这份资格背后,是几千万士兵的牺牲,还有战时形成的军事威慑力,绝对不是简单投票选出来的。   这种“打出来”的权力结构,直接让巴西和印度入常变得特别难。修改联合国宪章得要全体成员国三分之二同意,就这道门槛,已经让好几次入常申请都泡汤了。   意大利牵头搞的“咖啡俱乐部”更是直接的拦路虎,这个有几十个国家的联盟里,韩国反对日本、西班牙反对德国、阿根廷反对巴西、巴基斯坦反对印度,大家抱团阻挠,让扩容提案连进入五常投票环节的机会都没有。   就算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都表态支持,也没法跨过这种大范围的地缘利益争斗。   更关键的是,五常绝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权力分出去。英国和法国对否决权改革的态度还算温和,只提议用否决权的时候说明原因,但从来没松口说允许新成员拥有一样的权力。   中国一直主张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可对印度入常这事一直挺警惕——中印边境的争端还没解决,印度又和美国深化“印太战略”合作,要是印度真入了常,很可能会让亚洲的地缘竞争更激烈。   这些立场上的差别,说到底都是现有常任理事国在维护自己“打出来”的特权。   拉夫罗夫肯定清楚这里面博弈的复杂程度。俄罗斯坚决反对日本和德国入常,却和美国在支持巴西、印度这事上站到了一块,这种有选择的支持,既体现了对新兴力量的认可,又避开了更敏感的地缘红线。   即便这样,他这话的象征意义还是比实际效果大。安理会改革喊了几十年,一直都停在讨论阶段,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权力重新分配,触动了现有格局的根本利益。   安理会确实需要改革,非洲有54个国家,占了联合国差不多28%的席位,可连个常任代表都没有,这种代表性缺失已经成了民主赤字的重要表现。   但不管怎么改革,都绕不开权力结构的核心——那些在二战里用鲜血打下地位的国家,不会轻易把否决权让给“选出来”的新成员。巴西和印度的入常路,恐怕还得在历史惯性和现实博弈里继续熬着。

0 阅读:0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