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决定少买点俄罗斯石油了。作为俄罗斯原油的重量级买家,印度炼油厂计划在未来几周把采购量降下来,每天大概买140万到160万桶,而今年上半年他们每天还进口180万桶呢。 这下,油锅真的热了。 曾经不顾西方白眼,天天抢着买俄罗斯打折油的印度,现在突然踩了刹车。 不再“无限爱”下去,采购量直接砍掉一大截,这可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国际政治里的一步精妙算计。 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阴影下,印度这次的“降温”,背后藏着一整盘地缘政治的大棋。省钱和保命之间,印度开始掂量哪头更重。 印度人不是现在才爱上俄罗斯石油的,早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祭出一轮又一轮制裁时,印度却看准时机,反手一通疯狂扫货。 为啥?就一个字:便宜。 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便宜2.5美元一桶,听起来不起眼,但别忘了,印度一天要进口180万桶。 简单一算,每天就能省下450万美元,一年可是16亿美元的实打实省钱。 对一个高度依赖进口、油价一涨百业跟着颤的国家来说,这种“打折油”简直是续命神药。 国内油价稳住了,通胀也压住了,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绩,自然就有了底气。 更关键的是,俄印两国还搞出“去美元化”的新玩法,90%的贸易用卢布和卢比结算,规避美国金融制裁。 这不仅让交易更自由,也让印度在能源谈判桌上多了一分底气。 不过,莫迪政府的“小算盘”并不总能打响,一切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8月——拜特朗普所赐。 这位回锅总统再度扛起“关税大棒”,宣布从8月27日起,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大量商品加征50%关税。 理由?白宫的解释是:你买俄油,就是给俄罗斯战争机器输血。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道德绑架的味道,但对印度来说,后果却是实打实的灾难。 印度每年对美出口额高达850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的五分之一,一旦和美国闹掰,轻则GDP增速下滑,重则就业市场地震。 印度可承受不起这份代价,于是,这场“削减俄油”的操作就来了。 看似是能源决策,实则是政治妥协。 180万桶减到140-160万桶,听起来像是个大动作,实则拿捏得刚刚好。 降幅约20%,正好足够向美国交差,证明“我听劝了”;但又不至于影响国内能源稳定,既保了脸,也保了里子。 有分析认为,这种削减其实是一种“表演式”的政治姿态,印度并没有真正断了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只是把节奏放慢了一点而已。 甚至不排除,有一部分俄油通过中间渠道、或“混合产地”方式继续流入印度,只是账面上看不出来罢了。 更妙的是,俄印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还在推进中,说明两国关系并未因减产而“冷场”。 这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操作,堪称地缘政治的教科书级表演。 印度这边刚减,另一边中国就补上了缺口。 据公开航运数据,近期至少有15批俄罗斯原油被转销至中国,每批大概70万到100万桶。 比起印度的“表演式降温”,中国的“趁机补仓”显得格外果断。 这也说明一个趋势:全球能源买家正在重新排队,随着俄罗斯原油出口重心逐渐向东,中国无疑成了新宠。 而这场“买油接力赛”,也从侧面映射出中印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微妙博弈。 第一,美国到底想从印度这儿逼出什么?关税只是敲打,还是要彻底改变印度的战略取向? 第二,俄罗斯会就此放弃印度这个大客户吗?还是会加大折扣力度,用更便宜的价格挽留“老朋友”? 第三,对更多“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印度这次的“踩刹车”,是不是提供了一个避雷模板? 在中美俄之间怎么走钢丝,或许正成为所有新兴国家的必修课。 这场削减俄油的操作,不是印度的终点,只是它在大国夹缝中继续求生的另一个动作。 在特朗普的压力下,印度选择暂时收手,但它真正要保住的,是“战略自主”的空间。 未来的能源路线图怎么画,取决于美俄中印四国下一步怎么出牌,对莫迪政府来说,走钢丝的艺术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买卖,而是一场关于生存、博弈与未来的全球较量。
印度突然决定少买点俄罗斯石油了。作为俄罗斯原油的重量级买家,印度炼油厂计划在未来
岁月解密屋
2025-09-30 11:36:54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