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狠的是,这不是“喊喊口号”,连国际刑警都可能上阵协助追捕。 一个曾经的“国家元首”,怎么一步步成了国际通缉犯?背后,到底是正义来临,还是政治清算的火力全开? 9月28日,叙利亚司法当局突然宣布,对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发出国际逮捕令。 这一纸命令,不只是国内内部的“整肃”,而是直接扯上了国际刑警,逮捕理由也够分量。 根据新华社9月29日报道,叙利亚官方称这份逮捕令有明确法律依据,并非“政治操作”。 消息一出,国际社会瞬间炸锅。 因为巴沙尔早在2023年就已经“人间蒸发”,据悉在俄罗斯“避风头”。 如今被自家国家“通缉”,这不只是政治变天那么简单,更像是“断根式”清算。 有意思的是,叙利亚当局还搬出了联合国人权组织在过去十年中发布的几份报告,里面提到叙利亚内战期间,存在系统性酷刑与非法拘押行为,累计涉及数千起案例。 虽然没有明确指名道姓,但这次逮捕令显然是把账本翻到了巴沙尔头上。 2023年初,叙利亚政坛迎来剧变,新总统沙拉在国内局势一片混乱中“黑马出道”,迅速掌握军政大权,重整秩序。 从那时候起,外界就猜测,巴沙尔的“安全期”已经所剩无几,果不其然,这次逮捕令,几乎就是一记“政治死刑”。 沙拉政府上台后一直在修复国家形象,试图与西方重新接轨,而对巴沙尔的“追责”,刚好成了展示“新政风”的最佳舞台。 这种操作方式,国际上并不罕见,有点像是前南斯拉夫“清算元首”的翻版。 不过,也有声音指出:巴沙尔在任23年,期间虽争议不断,但从未被国内法院提起过正式指控。 如今突然“清算”,是否掺杂了政治报复的成分?这就让人难以分辨,到底是正义回归,还是胜利者的“秋后算账”。 巴沙尔目前人在俄罗斯,而这恰好是他“最后的安全屋”,他与普京关系极为密切,过去十年,俄罗斯在叙利亚内战中给予了关键军事支持,现在人也藏在莫斯科,俄罗斯自然不可能轻易交人。 俄罗斯外交部则明确表态:不承认这份逮捕令,并认为这属于对叙利亚内政的粗暴干涉,一句话,从官方到舆论,基本都在护巴沙尔到底。 而国际刑警虽然名义上可以协助执行逮捕,但在这种政治敏感性极强的案件中,向来“有心无力”。 国际刑事法院也没对巴沙尔定罪,这让这份“红色通缉令”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操作的政治信号。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俄罗斯再怎么撑腰,流亡生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人权观察等组织早就指出,流亡政客在异国他乡,常常面临身边人反水、赏金猎人觊觎甚至外国间谍盯梢的风险。 即使暂时安全,也只能说是“苟延残喘”。 巴沙尔的故事,本质上就是一个关于权力、战争与转型的复杂样本,2000年上台时,他是外界眼中的“改革派”,曾被寄予厚望。 但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他很快从“希望之星”变成了“战火推手”,根本原因,一言难尽,但毫无疑问,他主政的二十余年,叙利亚社会撕裂、经济崩溃,数十万人死于战火。 巴沙尔执政期间虽屡有争议,但叙利亚官方始终未对其提起过任何法律程序,如今新政府突然动手,这背后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不只是要结束一个时代,更是要彻底抹掉这个名字。 而民众呢?根据2023年叙利亚国内一项非官方民调,近七成受访者对新政府的“清算行动”表示支持,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对巴沙尔的“强人统治”已近乎零容忍。 宣传的力量,政权的更替,正在彻底重构叙利亚人的历史记忆。 国际司法体系到底有多中立?不少西方媒体为这份逮捕令叫好,认为是“迟到的正义”。 但也有分析指出,国际刑警和国际刑事法院在类似事件中往往“双标”,对某些国家严厉,对另一些国家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特别是在俄罗斯明确拒绝配合的前提下,这份逮捕令更像是“政治宣言”,而非法律武器。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一贯的立场:国际司法应当去政治化,不能沦为对抗工具,更不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巴沙尔·阿萨德,从总统到通缉犯,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背后,不只是政权更迭的必然结果,更是叙利亚内部权力重构的“最后拼图”。 无论这场追捕最终能否成功,它都将成为叙利亚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在这场关于正义、权力与记忆的较量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或许还得等很多年后才能看清。 信息源:《叙利亚媒体:叙法院对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发出逮捕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快报!快报!以色列突然宣布了!9月29日,从特拉维夫传出来的消息,以色列政府
【180评论】【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