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有言在先:告诉美国要撤走在亚洲及其它海外地区部署的核武器及导弹防护系统。如果美国不干的话,中方也将相应对等仿效! 美国自2019年退出《中导条约》后,开始加速中程导弹系统的研发与部署。这一举动源于华盛顿对亚太地区战略平衡的调整,旨在强化其在该区域的军事存在。 条约失效后,美军开发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该系统可发射“标准-6”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覆盖数百至数千公里。2024年,美军首次将“堤丰”系统运抵菲律宾北部,作为“肩并肩”联合军演的一部分。 这一部署引发区域国家关注,因为菲律宾地理位置靠近南海,系统部署后可快速响应潜在冲突。美方声称此举是为提升盟友防御能力,但实际增强了其前沿打击力量。 日本方面,2025年9月,美军在“坚定龙”演习中首次公开“堤丰”系统于岩国基地,此举进一步扩展了部署范围。这些行动均以联合军演为名义,避免直接被视为永久驻扎,却实质上强化了美军在亚太的导弹网络。 中国外交部对此类部署持强烈反对态度,早在大使耿爽担任发言人时期,就多次公开呼吁美方停止此类行为。耿爽在联合国等场合强调,这种部署破坏区域稳定,违背和平发展原则。 2024年7月,中国外长王毅在与菲律宾外长会晤时,直接警告此类导弹系统可能引发对抗升级,要求菲律宾慎重考虑美军部署。进入2025年,随着美军在日本公开“堤丰”系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再次重申反对立场,指出此举加剧军备竞赛,威胁区域安全。 中国国防部也表示,美军系统体积庞大,易被卫星侦测,在实际冲突中可能成为首要打击目标。这些表态基于中方对战略安全的评估,认为美方举动并非单纯防御,而是试图形成对华包围圈。 美军“堤丰”系统的技术特点使其在亚太部署备受争议。该系统采用地面发射平台,可兼容多种弹头,包括计划中的高超音速导弹升级方案。 尽管美方尚未正式确认高超音速整合,但相关讨论已见诸媒体报道。这种升级若实现,将使系统打击速度更快,拦截难度增大。然而,系统依赖固定基地,机动性有限,在高强度对抗中暴露风险较高。 中国军方通过公开信息展示其反导能力,如红旗-19系统,该系统类似于美国的“萨德”,具备拦截中远程导弹的功能,已在多次测试中证明效能。红旗-19可在大气层内捕捉目标,覆盖广阔区域,超越部分现有防御水平。 此外,中国发展的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17,能够以数倍音速飞行,对固定目标实施精准打击。这些技术进步为中方提供了应对美军部署的选项,确保战略平衡。 中方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敦促美方撤走相关系统。2025年8月底,中国外交部就美军计划在日本部署“堤丰”发出警告,强调如果美方坚持,中国将采取必要对等措施。这种对等反制包括在中方周边加强导弹防御网络,或在盟友地区部署类似系统。历史经验显示,中国在类似问题上保持克制,但坚定维护核心利益。 例如,早在2019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时,中国就警告若美方在亚太部署导弹,将被迫回应。俄罗斯也对美军“堤丰”在日本的出现表示不满,认为此举破坏全球战略稳定。美方则辩称部署是为应对区域威胁,提升盟友威慑力,但未回应中方撤走要求。这种僵持反映出大国间战略博弈的复杂性,亚太国家需权衡自身立场。 “堤丰”系统部署的背景还涉及更广泛的导弹防御议题。中国长期反对美国在亚太推进导弹防护系统,如“萨德”在韩国的部署,认为此类系统削弱中方核威慑能力。 2025年5月,中国外交部批评美国拟议的“金穹”导弹防御计划,警告其可能导致外太空军事化,违反和平利用原则。美国在菲律宾和日本的行动,被视为延伸这一战略的一部分。中国专家分析,美方通过盟友网络扩展导弹覆盖,旨在形成多层防御,但忽略了安全互惠性 。中方强调,安全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而非单方面威慑。这种观点在国际会议中多次阐述,获得部分发展中国家支持。美军在澳大利亚的类似演习,也引发中方关注,进一步凸显亚太军备动态的连锁效应。
中方有言在先:告诉美国要撤走在亚洲及其它海外地区部署的核武器及导弹防护系统。如果
历史瞭望观察
2025-09-30 11:02: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