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截至 2025 年初,乌军死的、伤的、被抓的加起来快 70 万人了!要知道开战前,乌军最能打的 25 万现役部队,那可是受过北约训练、手里握着好装备的精锐,现在呢? 打没了,马里乌波尔的第 36 海军陆战旅、顿巴斯的第 93 机械化旅,番号还在,可里面的老兵早换了三四茬,剩下的全是刚拉来的新兵。 为了填战线,乌克兰都快把人 “薅秃” 了。一开始动员 27 岁到 40 岁的男的,后来不行了,下限降到 25 岁,上限直接拉到 60 岁!街上甚至出现 “动员队”,挨家挨户拍门登记,就怕漏了一个能扛枪的。好不容易凑出 88 万人,可这些人根本顶不上用。 女兵在采访里爆了个细节:她守的哈尔科夫阵地,12 个火力点本来要 36 人轮班,现在就 15 个人撑着,其中 5 个还是从基辅工厂拉来的工人,“连步枪保险栓都分不清,大冬天在战壕里冻得直抖,还得盯着俄军的无人机”。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能当兵的人快没了,国家统计局去年底的数据显示,18 到 45 岁的男的,战前有 620 万,现在只剩不到 380 万,这里面还有不少生病的、搞医生工程师这类关键职业不能去的。 之前基辅想让 IT 行业的人去当兵,结果全行业联名反对 —现在乌克兰就靠 IT 赚外汇呢,人都去打仗了,不仅钱没了,连给乌军开发无人机控制软件的人都没了,你说难不难?要兵就没经济,要经济就没兵,根本两头堵。 人不够,连打仗的法子都得变。以前乌军靠北约教的 “班排协同”,能灵活躲俄军的装甲进攻,现在新兵太多,连 “边打边退互相掩护” 都做不明白。指挥官没办法,只能让士兵挖更多战壕、拉更多铁丝网,靠这些死东西挡敌人。 结果呢?去年 11 月俄军在卢甘斯克小打了一下,乌军防线拉得太长,3 个村子丢了 2 个,剩下的人想支援都没人可派,只能硬着头皮突围。 别光说缺人,连外援的装备都浪费了!北约给的 “弹簧刀” 无人机多厉害,可没人会用啊!女兵所在的部队领了一批,结果熟练操作手不够,三分之一给了只练了 3 天的新兵。 这些新兵要么把无人机飞没电了都没找到目标,要么直接撞树上,真正能打到俄军的连一半都没有。你看,不是没好装备,是没人会用,再好的东西也成了摆设。 采访最后,主持人问她对未来有没有信心,女兵没说啥 “必胜” 的漂亮话,就盯着镜头慢慢说:“我每天醒过来,先看身边战友还在不在。 要是哪天早上,身边没人了,我这仗也就打完了。” 这话听着扎心,可这就是乌军现在的真样子 — 他们不是在为 “胜利” 打仗,是在为 “身边的人能多活一天” 扛枪。 70 万减员、88 万凑数的兵力、快耗干的人力储备,再加上打不明白的战术、用不好的装备,这些加起来比缺无人机难一万倍。毕竟无人机没了能再要,可人没了,就真的啥都没了。
乌军一晚上扔了68架无人机,3架砸进阿菲普斯基炼油厂。俄方说“30平米小火”,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