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大陆好?一看到我们在科技、军事上取得突破,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林郁芳曾公开放言:“我实在看不懂大陆造那么多武器装备,造那么多航母干什么,还频繁亮相示威,这不是让其他国家认为大陆想要称霸吗?” 这些话一出口,立刻在岛内外引发热议,而他自己也再一次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林郁芳的这番话听起来像是“质疑”,但细细一看,不难发现背后逻辑早已脱离了事实。 他不仅否定大陆发展航母的战略意义,还把大陆军力建设等同于挑衅和扩张,更引申出“中国想称霸”的老调。这种论调早就不是新闻了,但每次出现,总让人觉得耳熟又刺耳。 他所谓“航母没用”、“芯片追不上美国”、“军备开销浪费”,听起来像“理性分析”,实则是一种典型的“被殖民心态”。 面对大陆在军事、科技上的每一个突破,他的第一反应不是理性分析背后的战略逻辑,而是急着跳出来“唱衰”。 就像一个人见邻居装修了新房,第一反应不是祝贺,而是质问:“你搞这么大阵仗干嘛?是不是想吓唬我们?” 中国建航母,是为了称霸?这逻辑实在说不过去。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中国航母的发展走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自主化道路。 辽宁舰是改装,山东舰是首艘国产,福建舰直接上了电磁弹射。 2025年9月,中国海军宣布福建舰成功完成歼-15T、歼-35和空警-600的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这标志着中国航母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也意味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已经逼近世界先进水平。 为什么要造航母?这不是“炫肌肉”,而是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绝大多数商品靠海运。 没有强大的远洋海军,怎么保障这些海上生命线?南海、台海这些海域局势复杂,周边大国频频插手,航母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必要配置。 航母不仅是军力的象征,更是现代国家维护海洋权益、执行国际任务的核心平台。亚丁湾护航、海外撤侨、人道救援,中国航母从来不是“吓人”,而是“护人”。 林郁芳说“航母让美国误解”,这是典型的“绑架逻辑”。美国怎么想、军火商怎么炒作,中国就得停下发展节奏?中国发展自己的军力,怎么就成了别人的“借口”? 如果这么想,那是不是美国多造几艘航母,我们也该说“你这是挑衅”?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只有极少数拥有航母,而中国是靠自己一步步造出来的,何错之有? 再看林郁芳的另一番言论,他不仅质疑航母,还说“中国芯片永远追不上美国”。这种“永远”听起来像是结论,其实更像是泄气。 芯片确实是中国的短板,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加倍努力补上。航母电磁弹射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自主研发的电力系统和控制芯片。没有这些技术突破,福建舰不可能走到今天。 林郁芳的“看不懂”,其实不是他真的不懂,而是故意不愿懂。他的质疑看似“冷静”,实则是一种“战略焦虑”的体现。 他不是真的在分析航母,而是在为岛内一部分“倚美谋独”的路线找话术。他想用“大陆想称霸”来吓唬岛内民众,也想用“美国会制裁”来绑架国际舆论。 更有意思的是,他说大陆发展军力是在“给美国军火商创造预算借口”。这话听起来像是替美国纳税人打抱不平,但其实是倒果为因。 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早就开始了,中国发展航母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不是因为我们有了航母,美国才制裁我们,而是因为美国制裁我们,我们才必须有航母。 站在更广的视角看,中国的军事发展并不是一味扩张,而是防御性的。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搞军事同盟,不在海外驻军,这些都是公开承诺。 我们在亚丁湾护航、在海外撤侨、在国际救援中出力,从来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履行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而这些事实,林郁芳似乎从不提。 国际上早已有媒体注意到中国航母的实质进展。彭博社提到,中国的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技术,挑战了美国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 《机密报》指出,中国海军正向“全球投送型”转型。中国的科技兴军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国家战略。 高超声速、量子通信、智能装备,这些都不是“表演”,而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提前布局。 当然,中国发展军事的底色是和平。我们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不想再被别人欺负。近代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我们记得太清楚了。 正因为如此,才要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装备、自己的战舰。靠别人,是靠不住的。靠实力,才最踏实。 信息来源: 《林郁方:大陆航母编队经过台湾海峡并非针对台湾》——环球网
网友拍到003福建舰回港时舰上已经有舰载机了[并不简单]福建舰从上海出发时间上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