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少将表示,伊朗需要根据过去50年的经验,改变外交政策! 9月29,上午看点,据伊朗武装部表示,“我们需要根据过去的经验,尤其是过去50年的经验,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我们不应该再继续推行传统的外交政策,至少不应该与那些本性已经暴露的国家继续推行。” 穆赫辛·雷扎伊少将今天接受伊朗“哈巴尔”(Khabar)新闻频道采访时表示。 说到过去50年的经验,伊朗外交的路其实走得并不平坦。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外交政策就带着鲜明的反西方、反霸权色彩,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从盟友到对手,几十年里制裁、对抗、谈判、再制裁的循环几乎没停过。 两伊战争期间,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让伊朗吃了不少亏,明明是伊拉克率先入侵,伊朗却面临国际孤立和武器禁运。 后来伊核协议的签署曾让人看到一丝缓和的希望,2015年协议达成,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西方则承诺解除制裁。 可没过几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重启并加码制裁,欧洲国家也未能兑现承诺,这让伊朗经济受到重击,民众生活压力陡增。 这些经历像一道道疤痕,刻在伊朗外交的记忆里,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一直以来的强硬对抗,或者对某些国家的期待,是不是真的管用? 雷扎伊提到的“本性已经暴露的国家”,明眼人都能猜到大概指谁。美国肯定是其中之一,从撕毁伊核协议到暗杀苏莱曼尼将军,再到频繁的军事威胁,伊朗觉得美国的“霸权本性”早已表露无遗。 还有以色列,多年来对伊朗核设施的暗算、对伊朗盟友的打击,让伊朗将其视为地区安全的直接威胁。这些国家在伊朗看来,说一套做一套,承诺靠不住,合作更是陷阱。 雷扎伊的话里透着一种无奈,也带着一种清醒:不能再把外交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国家身上,传统的那种“对抗-谈判-再对抗”的模式,可能真的该改改了。 那么,伊朗打算怎么改变呢?从近期的动作能看出一些端倪。去年,伊朗和沙特在中国的斡旋下恢复外交关系,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意外,毕竟两国断交七年,在也门、叙利亚等问题上分歧严重。 但伊朗显然意识到,和地区邻国改善关系,比和远方大国对抗更有实际好处。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关系缓和后,伊朗在地区的孤立局面能打破,经济合作也能提上日程,比如能源、贸易这些领域,对被制裁多年的伊朗经济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撑。 除了沙特,伊朗还在和阿联酋、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加强接触,试图修复过去紧张的关系。这种“向东看”和“睦邻友好”的倾向,和过去那种“反西方+输出革命”的思路相比,变化很明显。 当然,改变外交政策不是一句话的事,伊朗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国内保守派势力一直对西方抱有强烈不信任,担心任何妥协都是“投降”;而改革派则希望通过灵活外交缓解制裁压力,这两种声音的博弈,会让政策调整的过程充满变数。 还有地区局势的复杂性,以色列对伊朗的敌意丝毫未减,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也依然是伊朗的心头大患。如果伊朗在外交上转向缓和,如何应对这些外部压力?怎么平衡“不妥协”和“求合作”的关系?这些都是摆在伊朗决策者面前的难题。 雷扎伊的表态,更像是一个信号,说明伊朗内部已经开始认真思考外交转型的必要性。过去50年的经验证明,硬碰硬可能换来一时的尊严,但长期来看,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才是更现实的问题。 外交政策的改变,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为了找到一条更适合伊朗生存和发展的路。这条路会怎么走?是继续在对抗中寻找机会,还是真的能跳出旧思维,开辟新局面? 伊朗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也会对中东地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你觉得伊朗这次的外交转向,能成功吗?
法媒对我们提出质疑!法媒表示,联合国恢复对伊朗的制裁,中国极有可能不遵守!9月2
【39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