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当时除了二炮,我们海空军几乎全面落后,海军只有112和113两个不太现代化的驱逐舰,136-139以及基洛潜艇都还没有回来,空军只有24架苏27撑场面。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拿着大刀长矛的武士,遇上了装备精良的火枪队。 这场危机像一记警钟,把中国军队给惊醒了,接下来的二十年,咱们的国防建设开启了“加速度”模式。 最先发力的是导弹部队,咱们集中力量研发了东风-21D、东风-26这些专门对付航母的“杀手锏”,这些被外媒称为“航母杀手”的导弹,彻底改变了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 海军开始“下饺子”了,从引进俄罗斯的现代级,到自己造出052C/D中华神盾舰,再到现在的055大驱,中国海军终于从近海走向了深蓝,2019年阅兵时亮相的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和1996年的寒酸样简直天壤之别。 空军也没闲着,从组装苏-27,到自主研发歼-10,再到隐身战机歼-20亮相,咱们用二十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 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改变了咱们的军事思维,“信息化战争”、“体系作战”这些概念开始深入人心,1999年专门成立的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就是专门培养现代化指挥人才的。 回过头看,1996年那场危机虽然让人憋屈,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就像一剂猛药,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 说实话,当时美国航母往那一摆,咱们是真没办法,但这种刺激反而激发了整个国家的斗志,最让我佩服的是,咱们没有像苏联那样盲目跟美国搞军备竞赛,而是走了条更聪明的路——你没必要造更多航母,我专研制衡航母的手段,你追求全球部署,我先把自家门口守好,这就像下象棋,不跟你拼子力,而是讲究布局。 更难得的是,咱们在实力增强后依然保持着克制,到现在还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在全球核大国里是独一份,这不是怂,而是一种自信——相信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其实从这件事能看出一个道理,真正的强国不能有太明显的短板,1996年咱们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了,但军事这块短板让咱们在外交上硬气不起来,现在讲综合国力,就是要各方面均衡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长记性,1996年那次,咱们不仅记住了,还把它变成了前进的动力,这种把压力变动力的能力,可能正是一个大国成长中最需要的品质。 如今台海局势依然复杂,但力量对比已经悄悄改变了,这段经历给我们的启示其实很简单,既要坚定目标,又要有耐心,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善于学习,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智慧,大国崛起没有捷径,但走对方向比跑得快更重要。
美海军咬牙切齿:“076舰你出来,把话说明白!”你是个什么玩意?你说是两栖舰
【3评论】【1点赞】
脑细胞
落后,被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