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4年正月,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已被清军团团围住,危在旦夕。守城的重任落在了忠王李秀成的肩上,可谁都看得出来,这场仗,几乎打不赢了。 清政府为了彻底扑灭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农民起义,早已倾尽全力,不仅调集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更是在1862年破天荒地向英法等西方列强借兵助剿。而此时的太平天国,早已不复当年之勇——高层内斗激烈,权力斗争不断,内部四分五裂,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清军,实在难有招架之力。 天京被围,那可不是普通的围城战。清军把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都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粮草断绝,士兵们饿得面黄肌瘦,连拿武器的力气都快没了。李秀成虽说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骁勇善战,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清军压倒性的火力和步步紧逼的攻势,他也只能咬牙硬撑。 再看看清军这边,不仅调集了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这些精锐力量,还拉来了英法等国的“洋枪队”,洋枪洋炮一响,太平军的土制武器根本招架不住。 有人可能会问,太平天国当年不是挺厉害的吗?从广西金田村揭竿而起,一路势如破竹,定都天京,还一度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怎么短短几年就沦落到这个地步? 说到底,还是太平天国内部先垮掉了。别看一开始洪秀全、杨秀清这些人喊着“拜上帝教”的口号,号召民众反抗满清,声势浩大,可等到定都天京,住进豪华宫殿,这帮人就开始内斗不止。洪秀全自从进了天京,基本就不怎么露面,天天窝在深宫里享福,把朝政扔给东王杨秀清。 结果杨秀清权力欲膨胀,动不动就打着“天父下凡”的幌子教训洪秀全,搞得领导层之间矛盾越来越大。后来杨秀清被杀,北王韦昌辉直接血洗东王府,翼王石达开又因为不满滥杀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的高层几乎自相残杀了个遍。这么一折腾,原本团结一心的起义军,瞬间四分五裂,战斗力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太平天国后期封王封得跟发奖状似的,一个比一个多,导致权力极度分散。好多将领打着“王”的旗号拥兵自重,谁也不服谁,中央根本指挥不动。 清政府这边虽然腐朽,但好歹学聪明了,重用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汉族地方实力派,组建的湘军、淮军战斗力爆表。再加上洋人帮忙,枪炮弹药管够,太平军这边土枪土炮,怎么跟人家打?李秀成在天京保卫战里那是拼了命,可他一个人再能打,也架不住全城饿殍遍地、士气崩溃。 清军趁机猛攻,天京城墙被轰开,李秀成护着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最后还是没能挽回败局。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山区一路打到南京,占了大半个中国,风光无限,最后却在内斗、腐败和外敌夹击下土崩瓦解。 说到底,太平天国败得不冤。外有列强和清军的联合绞杀,内有权力斗争和战略失误,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组织被贪欲和内讧腐蚀殆尽。这样的政权,即便没有清政府和洋人的围剿,又能撑多久呢?
1953年,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身着破烂衣服,踉跄着走到一个湖边,纵身一跃跳了进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