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俄罗斯确实霸气,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拒绝了使用英语回答问题。拉夫罗夫表示,所有人都不要忘记,在联合国,俄语也是官方语言,与英语的地位是一样的。 联合国从1945年成立时就定下基调:多语言并重,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平等发声。 那时候,宪章用中文、俄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五种文本签字,后来又加了阿拉伯语,成了现在的六种官方语言。 这不是摆设,而是硬核规则,所有正式文件得六种语言全覆盖,会议发言随便选一种,现场还有同声传译,联合国雇了几千口译笔译专家,就是为了让各国声音都能被听到。 俄语的地位,来自二战后苏联的贡献,承载着东欧和欧亚的历史记忆,在安理会这种重头场合尤其关键。 拉夫罗夫这回的记者会,发生在9月27日,现场气氛挺紧张,他刚讲完乌克兰局势和北约扩张的问题,一位英国记者冒出来,希望他换成英语回答。 拉夫罗夫没含糊,直接用俄语说,这里是联合国,俄语跟英语没高低之分,谢谢大家尊重我的选择。 这话听着简单,但分量不轻,联合国规定清清楚楚,代表可以用任何官方语言发言,非官方语言才需要额外翻译支持。 拉夫罗夫这是在用行动维护规则,拒绝让英语在国际场合一家独大。 往大了看,语言平等是联合国多边主义的灵魂,你想想,如果非英语国家都被迫用英语发言,表达肯定不那么精准,文化味道也容易丢,还可能让人觉得不自在。 联合国为了这事还专门设了语言日,比如俄语日是6月6日,纪念普希金,推广俄语文学的全球影响。 中文日是4月20日,法语日3月20日,这些都是在提醒大家,联合国是多声部合唱,不是英语独唱。 拉夫罗夫的坚持,就是在呼应这点,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言常涉及安全理事会改革、地缘政治这些大事,用俄语能更精准传递立场,不容易被翻译误解。 俄罗斯的外交,一向以硬气出名,拉夫罗夫更是老将,从2004年当外长,他经历了克里米亚、叙利亚危机等一堆国际博弈,但始终没放下对多边平台的重视。 这次大会,他不仅谈了对话解决冲突的意愿,还批了西方双重标准,比如对北约东扩的警惕,这些内容用俄语讲出来,力度更足。 回想联合国历史,中文地位也曾不稳,1971年中国恢复席位前,中文翻译资源少得可怜,文件堆积如山,有些代表甚至觉得用英语更体面,但1973年中文升为工作语言后,情况大变。 乔冠华用中文发言,通过同传震撼全场,今天,联合国中文网站内容丰富,社交媒体粉丝破千万,这都是争取来的成果。 拉夫罗夫的回应,还透着俄罗斯对文化自信的坚持,俄语承载着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传统,还有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重量。 在全球化浪潮里,很多国家被英语压得喘不过气,比如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谈判中,常因为语言劣势吃亏。 联合国的多语政策,就是在平衡这种差距,所有文件六语同步,让小语种国家不被边缘化。 俄罗斯坚持俄语,既是国家策略,也是在给盟友打样,比如中俄在上合组织合作时,也注重语言互译,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未来,多语机制会继续演进,带来更包容的国际秩序。
[熊猫]俄罗斯确实霸气,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拒绝了使用英语回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9-29 11:39: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