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苏军方宴会上,苏军和曾克林开玩笑,“你喝一杯酒,我就给一座军火库。”谁知曾克林立马连干12杯伏特加。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5年秋天的东北,局势如同一盘复杂的棋局。日本宣布投降后,这片富含工业资源和战略价值的土地,一时之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苏联红军根据《雅尔塔协定》进驻东北,而国民党政府则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试图争取对东北的合法接收。 在这个历史关头,曾克林率领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部队,约四千余人,成为最早奉命挺进东北的八路军部队。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有效,于8月30日在苏军一部配合下收复了山海关,打通了进入东北的通道。随后,他们乘火车向沈阳进发。 当部队抵达沈阳时,遇到了第一个难题。驻守沈阳的苏军以与国民党有约为由,最初拒绝曾克林部下车进城。经过多次交涉,特别是曾克林等人表明身份和立场,强调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来配合苏军作战、接管东北的,苏军态度才有所转变。加之沈阳百姓成群结队涌上街头欢迎八路军,这场面也影响了苏军的判断。最终,部队得以进驻沈阳,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以适应形势。 进驻沈阳后,部队面临最紧迫的问题是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许多新入伍的战士几乎没有像样的武器。虽然曾克林部迅速接管了沈阳及周边一些城市,并尝试收缴敌伪武装,但武器来源依然紧张。苏军方面由于外交条约的限制,在提供日军遗留军火库的问题上态度一度谨慎甚至反复,曾一度交出苏家屯仓库后又收回。 据《炎黄春秋》等资料记载,在一次宴会场合,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一位苏军将领(网页资料多指为卡夫通少将)半开玩笑地对曾克林提出,喝一杯酒就给一座军火库。曾克林将军当场连续饮下十二杯伏特加,以致醉酒入院。次日醒来,他首先关切的是军火库的承诺。苏军方面最终兑现了承诺,移交了相当数量的武器弹药。 这批武器数量可观,据称包括约两万支步枪、上千挺机枪、上百门各种火炮以及大量弹药。战士们连夜搬运,足足运了三天三夜。这些装备极大地缓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为迅速扩编的部队提供了战斗力保障,曾克林的部队短时间内从几千人发展到数万人。 1945年9月中旬,曾克林乘坐苏军飞机紧急赶往延安,向党中央详细汇报了东北的实际情况。他的汇报内容具体,包括部队发展、群众基础以及获取日军遗留物资的可能性,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一手信息。党中央据此迅速调整战略,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方针,并紧急抽调大批部队和干部开赴东北。这一决策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克林将军后来的军旅生涯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全军少数在陆军、空军、海军都担任过高级职务的将领之一。他参与组建了我军第一支坦克师,在空军初创期担任要职,后来又是海军航空兵建设的领导者,甚至成为全军第一位能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将军。 信息来源参考 人民网《曾克林简历》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