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泰国陆军宣布了 9月27日中午,泰国陆军发言人文泰·苏瓦里的一声通报,让泰柬边境的紧张局势彻底打破了平静。 文泰·苏瓦里明确表示,柬埔寨士兵在乌汶府向泰国境内开火,泰军已立即展开回击。 可没过三小时,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马莉淑洁达就隔空回应,称是泰军首先发起攻击,柬军全程保持克制。 这场“罗生门”式的冲突背后,看不到大规模交火的硝烟,却藏着两国在政治、民生与区域博弈中的深层角力。 冲突爆发后,泰国的反应透着强烈的政治信号。 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廷当天就表态,要亲自去边境社区督战,既管军事行动成效,也得保障居民安全,还直接给了边境部队自主应对的权限,不用事事请示就能行动。 为了让指挥更顺畅,泰国还特意任命阿杜尔·本塔玛查中将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专门负责边境区域的统筹工作。 这种人事调整和权限下放,显然不是临时应对,更像是早有准备的布局。 要知道,泰国近年经济压力不小,出口连续下滑,国内民生诉求强烈,阿努廷这种强硬姿态,既能展现维护领土的决心,也能转移部分国内注意力。 有网友看穿了这层逻辑,留言说“边境上的动作,更像给国内看的”。 泰国的强硬还藏在“软打击”里。早在今年6月,泰国就悄悄切断了对柬埔寨的军政专用海底光缆,连带着附近区域的民用通信都受了影响,后来干脆掐断了部分边境地区的电力输送。 要知道柬埔寨四成的电力都得靠泰国供应,断电断网直接让柬埔寨边境的军政指挥陷入混乱,普通村民连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灌溉农田的水泵也没法运转。 这种不费一兵一卒的压制手段,比直接开火更折磨人。 这次冲突中,泰军又用上了电子战手段,击落柬军无人机的同时,周边几个柬埔寨村庄的电视信号都中断了,村民没法看新闻,只能靠口口相传了解局势,恐慌情绪一下子就蔓延开了。 柬埔寨的应对则透着“以退为进”的智慧。面对泰国的压力,柬埔寨最近同意拆除了菩萨省边境的一栋越界房屋,还承诺修复被军队填埋的边境沟渠,恢复原来的边界标识。 这种妥协不是示弱,而是挑准了争议点。 泰国原本要求拆五栋建筑,柬方只拆了明确越界的一栋,剩下两栋因为涉及橡胶园土地权属,坚持要通过1997年成立的泰柬联合边界委员会来谈。 柬埔寨外交部发言人强万纳里反复强调,得按双方早年签的协议来,不能被单方面施压。 这种做法既给了东盟调解的台阶,也守住了核心利益,毕竟那片橡胶园是当地上千村民的生计来源,真要拆了,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可能比边境冲突更难平息。 冲突最苦的还是两边的普通民众。泰国达叻府已经建了12个避难所,往里面运了300多吨物资,可还是装不下涌来的难民。 有村民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说家里的榴莲园正赶上收获季,因为冲突没法去采摘,熟透的果子全掉在地上烂了,一年的收入就这么没了。 柬埔寨那边更惨,边境村庄断电后,养虾户的增氧机停了,一池塘的虾全死了,损失好几万人民币。 跨境做小生意的商贩也断了活路,以前每天能拉一车泰国水果回柬埔寨卖,现在友谊大桥关了,绕路走山路不仅成本涨了一倍,还随时可能遇到巡逻队被拦下。 这些民生疾苦,在两国官方的表态里很少被详细提及,却成了压在普通人身上的重担。 东盟的调解这次也显得力不从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虽然急着斡旋,提议重启边境联合巡逻机制,但原本定在9月25日的泰柬边境委员会会议,被泰国临时推迟到了10月。 泰国给出的理由是要调整作战部署、交接指挥权,还暗指柬埔寨没履行之前的共识。 这背后其实是东盟内部的尴尬,越南、印尼支持马来西亚的停火方案,新加坡却担心开了“缓冲区”的先例,会影响自己和邻国的边界问题,迟迟不表态。 没有统一的立场,东盟的调解就只能停留在口头呼吁,没法形成实际约束力。 这和之前南海问题的调解困境有点像,只是这次换成了陆地边境的争端。 从9月27日双方的后续动作看,局势暂时没升级。泰国陆军后来补充说,回击只是警告性射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柬埔寨也没再增派兵力,只是加固了现有阵地。 但这不过是暂时的平静,只要争议建筑的处置、资源分配这些核心问题没解决,下次冲突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泰国总理阿努廷放话要四个月内解决边境问题,柬埔寨却坚持要按联合委员会的流程来,这种节奏上的错位,本身就藏着新的矛盾点。 这场冲突也暴露了现代边境争端的新特点:不再只是军队之间的对抗,而是政治、经济、民生甚至技术的全方位角力。 断电断网、电子干扰这些“软手段”,比枪炮更能直击对方的软肋,可最终承受代价的,还是那些只想安稳过日子的普通人。 信息:突发!泰柬边境交火,环球时报2025-09-27 17:03
泰国政坛暗流涌动:昔日盟友反目成仇,新联盟危机四起?泰国人民党公开支持自豪泰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