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杨成武率部突围,途中,200多名女学员要求返回救援伤员,却被日军包围,杨成武知道后心痛不已:“是我没保护好她们!” 1941年秋,为了报复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动了7万多人,对晋察冀根据地发起了空前的“大扫荡”。 杨成武时任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 面对日军的“铁壁合围”战术,杨成武率分区机关和部队约700人,在日军的包围圈中左冲右突。 历经各种困难后,杨成武于10月6日率部抵达了花塔山,这时,战士们已经很疲惫了,杨成武就打算在这里休整,休整好了再继续突围。 上山以后,杨成武拿起望远镜一看,面色沉重,因为他发现,山下密密麻麻都是日军的帐篷,他们非但没有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反而钻进了日军预设的合击圈核心。 更糟糕的是,山上除了作战部队,还有冀中军区的后勤人员、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师生、跟随八路军一起撤离的群众,非战斗人员达到了约3000人。 由于非战斗人员太多,行军速度就变慢了,而且目标太明显,随时可能被日军发现。 面对绝境,有个熟悉地形的老乡提出,有一条险峻的山路,叫梯子沟,可以走梯子沟下山。 梯子沟是一条长达十几里的深涧,沟内的积水有半人高,道路崎岖,而且一旦出口被日军封锁,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唯一的生路。 杨成武当机立断,决定率部从梯子沟突围。 就在这时,有一个坏消息传来:军区后方医院还有300多名重伤员被困在包围圈。 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师生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主动请缨,要求返回救援这300多名重伤员。 这些师生中,有不少女学生。 这些女学生大多出生富裕,但为了抗日,她们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转而投奔八路军,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女英雄,而且她们还是八路军中极为宝贵的医学人才,所以杨成武就不舍得她们冒险。 但形势所迫,杨成武最终同意部分师生在战士们的掩护下,返回去营救这300多名重伤员。 返回去的师生和八路军战士,共有200余人。 然而,这200多人出发后,却被日军盯上,1000多名日军追踪而至,还迅速完成了包围。 要知道,这200多人中,大部分是女学生、医护人员,只有少部分战士,面对1000多名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精锐,其结局可想而知。 在枪林弹雨中,许多手无寸铁的女学生不幸中弹牺牲,当日军围上来时,很多女学生宁死不屈,她们用手抓、用脚踢,甚至还用牙齿咬,有的男同学则拿起石头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 奈何,日军人数太多,而这200多人中,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所以整个突围过程十分惨烈。 200多人的队伍,有超过150人壮烈牺牲,只有约50人成功突围,而牺牲者中,大部分是女同志。 她们之中,年纪最大的28岁,最小的才15岁。 另一边,主力部队在杨成武的带领下,已经通过了梯子沟。当杨成武听说了这200多人被包围时,就带着身边的战斗部队进行回援。 可惜的是,杨成武回援时,惨剧已经发生。 这让杨成武十分痛心,他曾痛心疾首地表示,这是让他心痛一辈子的一次战斗。 后来,在回忆录中,杨成武深刻表达了自己的内疚之情,在他看来,是他没有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年轻生命,这次惨剧,也让他终生难忘。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一个不准放。孟良崮一战后,国
【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