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麻烦”终于来了! 如今以色列的最大麻烦从不是打不赢战争,而是打赢了仗却输掉了立足的根基。 首先得承认以色列的军事实力确实硬,不管是空袭的精准度,还是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在中东都是顶尖水平,就算面对多股势力的反扑,守住阵地、拿下关键目标基本不成问题。 可问题是,打仗拼的不光是枪炮,还有背后的国际口碑、经济底气和国内团结,这些看不见的 “软实力”,以色列这两年算是败得一干二净。 最明显的就是国际上的 “人缘” 彻底崩了,以前以色列靠着美国撑腰,还有不少西方国家给面子,可这回加沙局势一升级,连最铁的盟友都开始变脸。 2025 年 9 月 17 号,欧盟直接官宣要制裁以色列,虽说没彻底断了贸易,但要对 58 亿欧元的以色列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还冻结了两个极右翼部长的资产,连 2000 万欧元的项目支持都要暂停。 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欧盟是以色列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年贸易额上千亿欧元,光是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的关税上涨,就让以色列企业疼得直咧嘴。 更别说联合国那边,先后十几次提案谴责以色列,连以前默不作声的拉美国家都开始召回大使,以色列在国际上快成了 “孤家寡人”。 有人可能觉得 “有美国撑腰怕啥”,可美国自己都快撑不住了,美国国内反战声音越来越大,国会好几次卡着不给对以援助,连拜登都公开说 “以色列的做法过火了”。 以前美国在联合国总能替以色列挡枪,现在也开始含糊其辞,甚至偶尔投弃权票。这就跟街坊里的 “大哥” 似的,以前总帮你出头,现在自己家里一堆事,对你的态度也冷淡了,其他邻居自然更敢对你指指点点。 以色列驻美大使后来私下吐槽,现在去美国国会办事,以前笑脸相迎的议员,现在要么躲着走,要么直接劈头盖脸问 “加沙的平民怎么办”,连游说都比以前难了十倍。 比国际孤立更要命的是国内经济快扛不住了,打仗就是烧钱,以色列每天的军费开支就得花掉 1.2 亿美元,打了这么久,国库早就见底了。 为了凑钱,以色列央行不光动用了外汇储备,还得发行国债,结果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以前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多牛啊,硅谷的风投都抢着投,现在呢?不少科技公司的海外订单直接被取消,因为客户怕受制裁牵连;本土的工程师要么被征召入伍,要么干脆移民走了,2024 年光是高科技人才就流失了 3 万多。 更糟的是旅游业也崩了,以前每年能赚 180 亿美元,现在特拉维夫的酒店入住率还不到 20%,海边的餐馆、民宿倒了一大片,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跟着降了不少,超市里的物价却涨了三成,怨声载道。 最让以色列头疼的是,国内彻底分成了两半,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极右翼路线得罪了一大批人,以前不管左派右派,遇到外部威胁总能拧成一股绳,现在倒好,每周都有上万人上街抗议,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 有人骂政府 “只顾打仗不顾民生”,有人吐槽 “把国家拖进了泥潭”,甚至连军队里都有分歧,不少预备役士兵拒绝服役,说 “不想为错误的政策卖命”。这种分裂比敌人的炮弹还可怕,就像一个家庭里成员天天吵架,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住折腾。 有以色列媒体统计,现在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跌到了 23%,是建国以来最低的,以前再难的时候,支持率也没这么惨过。 更关键的是,以色列一直引以为傲的 “安全神话” 也破了,以前以色列人总觉得自己的情报系统、防御工事天下第一,可现在周边的武装势力时不时就发射火箭弹,就算被铁穹拦截一部分,还是能造成伤亡;更别说在约旦河西岸,冲突天天有,以色列士兵疲于奔命。 老百姓的安全感越来越低,不少人开始囤粮食、加固门窗,以前热闹的夜市、商场现在冷清得很。这种心理上的 “根基” 一旦垮了,比经济损失更难恢复,就像住惯了安全小区的人,突然天天担心有人上门,日子哪还过得踏实。 其实以色列不是没机会回头,好几次国际社会提议停火谈判,都被内塔尼亚胡政府拒绝了,一门心思要 “彻底解决问题”。可他们忘了,中东这地方的矛盾从来不是靠打仗能解决的,越打仇恨越深,越打敌人越多。 现在倒好,仗可能打赢了,可国际孤立、经济下滑、国内分裂、安全焦虑全找上门了,这些 “根基” 问题不解决,就算占了再多地盘,日子也过不踏实。 这就跟做生意似的,一门心思抢对手的客户,结果得罪了老主顾,自己店里的员工还闹罢工,最后就算抢来了几个客户,店里的招牌也砸了,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 以色列现在的麻烦,说到底就是捡了 “战场胜利” 的芝麻,丢了 “立足根基” 的西瓜,而且这些根基一旦受损,想再补回来,可不是打几场胜仗就能解决的。
内塔尼亚胡的"空中噩梦":专机绕路躲逮捕,家里摩萨德、首都接连出事内塔尼亚胡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