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和中国的战争冲突持续了七十年!菲律宾是朝鲜战争的参战国并发表了参战声明。严格意义讲,和我们是战争敌对冲突双方!而《朝鲜停战协定》约定的是在朝鲜半岛设立非军事区,在朝鲜半岛上的非军事区停战,而没有约定朝鲜半岛之外停战。 1950年9月19日,釜山港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部队——菲律宾第十装甲联队。这支由1300余名士兵组成的机械化部队,装备着当时东南亚最先进的坦克与火炮,带着“自由战士”的称号踏上朝鲜半岛。他们的参战声明明确指向中国,宣称要“对抗共产主义扩张”,却未曾料到这场远征会成为菲律宾军事史上最尴尬的篇章。 这支部队的命运从登陆之初就充满波折。美军第八集团军将他们安排在后方接受训练,而非直接投入前线。当第十联队终于在1951年4月迎来首次实战时,面对的是志愿军42军在甫罗洞设置的伏击圈。美军撤退的指令让菲律宾士兵陷入混乱,坦克连连长孔拉多·雅浦在混乱中阵亡,这成为他们参战后的首个重大损失。 真正让第十联队名誉扫地的,是1951年7月14日的沙器幕战斗。当时美军追击志愿军至该地区,菲律宾部队被安排担任侧翼掩护。志愿军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先主动后撤再实施包围。 当美军察觉异常停止追击时,菲律宾部队却因协调失误陷入重围。这场战斗中,第十联队遭遇伏击,一个排的士兵在夜间被全部俘虏,连武器都未及展开反击。 这种表现与菲律宾政府战前的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独立后的菲律宾急需证明自身地位,将参战视为获取美国军事援助的筹码。 他们不仅派出精锐部队,还对中国实施禁运,试图通过政治表态换取经济利益。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第十联队在三年战争中伤亡超过400人,最终不得不由第二十联队替换撤退。 这场军事冒险的深层动因,可追溯至二战后的地缘格局。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盟友,菲律宾1946年独立时仍保留着大量美军基地。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使菲律宾成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前沿阵地。朝鲜战争爆发后,菲律宾政府认为这是向美国示好的绝佳机会,却忽视了自身军队实战能力的严重不足。 更具争议的是《朝鲜停战协定》的地理局限。1953年7月27日签署的这份文件,明确将停战范围限定在朝鲜半岛,对半岛外的军事行动未作任何约束。 这意味着从法律层面看,菲律宾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虽已终止,但两国因参战声明产生的对立关系并未完全解除。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在七十年后的南海争端中再次浮现。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2016年仲裁庭作出的非法裁决,以及近年来菲方多次组织船只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邻近海域的行为,某种程度上都可视为这场持续七十年冲突的新形态。当菲律宾军机强闯黄岩岛,当菲方组织民船挑衅中国海警,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领土争端,更是历史恩怨与现实利益的复杂交织。 这种跨越世纪的对抗状态,暴露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困境。菲律宾既希望通过依附美国获取安全保障,又难以摆脱被当作棋子的命运;既想在南海争端中分一杯羹,又缺乏足够的实力支撑其野心。而中国在维护主权时的坚定立场,则彰显着大国对历史正义的坚守。 七十年过去,朝鲜半岛的非军事区早已成为旅游景点,但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军事对立状态,却因历史文件与现实利益的双重作用持续至今。 这场没有赢家的持久对抗,或许正是国际关系中最耐人寻味的注脚。当人们讨论南海问题时,是否也该思考:如何才能让历史遗留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菲律宾和中国的战争冲突持续了七十年!菲律宾是朝鲜战争的参战国并发表了参战声明。严
现象研析所
2025-09-26 10:58:42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