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留在朝鲜境内帮助建设的10万大军突然神秘失踪,美国特务人员寻找了两年

浅笑对风吟 2025-09-24 18:31:22

1958年,留在朝鲜境内帮助建设的10万大军突然神秘失踪,美国特务人员寻找了两年之久,我国也派人寻找了两年多也都一无所获,但不久之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8年的一个深夜,志愿军20兵团驻地一片寂静。 月光下,战士们正在熟睡,突然响起的紧急集合号划破了夜空。 各营各连的官兵们迅速整理行装,脸上写满了困惑与不解。 他们刚刚完成在朝鲜的援建任务。 本以为即将返回祖国与亲人团聚,却在这个时候接到了秘密调动的命令。 兵团司令员孙继先站在指挥部门口,神情凝重。 这位经历过长征和抗日战争的将军,此刻内心同样充满疑问。 上级的命令简短而坚决,立即开拔,不得延误,不得询问目的地。 十万人的大军,就这样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开拔。 战士们登上专列时发现,所有车窗都被厚厚的窗帘遮挡。 列车行进途中,经过的每个车站的站牌都被提前遮盖。 有人试图从窗帘缝隙中窥视,却只能看到飞速后退的模糊景象。 列车日夜不停地向西行驶,途经熟悉的城市,却从未停靠。 这种神秘的行进方式,让每个战士心中都充满了疑问和不安。 经过数日的颠簸,列车终于停下。 当战士们走下火车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黄沙漫天,寸草不生。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驻地 - 西北某秘密基地。 建设初期,战士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沙漠中的气候极端恶劣,白天烈日当空,帐篷内温度高达50摄氏度。 夜晚却寒冷刺骨,战士们不得不相拥而眠取暖。 饮用水要从数百里外运来,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小杯。 有时遇到沙尘暴,刚刚挖好的地基一夜之间就被黄沙掩埋。 孙继先将军后来才知道,他们肩负着一个重大使命,建设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当时国际形势严峻,美国多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苏联专家也开始撤离。 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两弹一星"。 建设过程异常艰苦。 戈壁滩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夜晚却会骤降至零下。 沙暴来袭时,天地昏黄,能见度不足数米。 战士们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喝着苦涩的咸水,吃着简单的口粮。 最令人感动的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战士们仍然保持着乐观精神,经常在休息时唱起革命歌曲,互相鼓励打气。 最困难的是缺乏机械设备。 建设靶场需要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安装设备,所有这些工作几乎全靠人力完成。 战士们用铁锹、镐头、箩筐这些最原始的工具,在戈壁滩上创造着奇迹。 肩膀磨破了,手掌起泡了,没有人抱怨。 因为他们知道,这项任务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苏联专家曾断言,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导弹靶场至少需要15年。 但中国军人用行动打破了这一预言。他们发扬敢打硬仗的精神,日夜奋战。 有的战士累倒在工地上,醒来后继续工作;有的战士父母病危,却因为保密要求不能回家探望。 在那些艰苦岁月里,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荒漠中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1960年,靶场初步建成。 同年11月,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 这一刻,所有参与建设的战士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们三年的艰辛付出,终于结出了硕果。 当导弹腾空而起的那一刻,许多战士跪在沙地上失声痛哭,所有的艰辛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此后的岁月里,这个基地见证了中国国防科技的一个个里程碑。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而当年那十万神秘消失的志愿军战士,直到多年后,他们的功绩才被世人知晓。 这些战士中,有的人永远留在了戈壁滩上,有的人回到家乡后从未向人提起这段经历。 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奉献,铸就了国家的尊严与安全。 当我们在今天享受和平生活时,不应该忘记这些在荒芜戈壁中挥洒青春和热血的英雄们。 他们的故事,就像沙漠中的胡杨林,虽然默默无闻,却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战争结束,一支中国部队神秘消失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