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跟我说了一句让我后背发凉的话。 他说,一个屡教不改,犯了

芦苇飘雪 2025-09-24 17:05:52

一个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跟我说了一句让我后背发凉的话。 他说,一个屡教不改,犯了错死不认账的孩子,往往是他那个家庭里,病得最轻的一个。 我当时正因为班里的小宇头疼——这孩子一周内打碎了两次教室玻璃,还把同学的作业本藏起来,每次找他谈话,他要么梗着脖子说“不是我干的”,要么就低头沉默,一句认错的话都不肯说。我本想跟老教师请教“怎么治治这孩子的倔脾气”,没成想他反倒先抛出这么一句,让我半天没回过神。 老教师看出我的疑惑,给我倒了杯茶,慢慢说起他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孩子叫阿哲,跟小宇一样,总爱惹事:上课传纸条、故意打翻同学的饭盒,甚至偷偷拿过同桌的橡皮。每次请家长,来的都是阿哲的妈妈,她总是一边给被影响的同学道歉,一边拉着阿哲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跟你爸一个德行,就知道惹麻烦!” 有次阿哲又因为打架被请家长,这次来的是他爸爸。男人一进办公室就皱着眉:“老师,这孩子是不是故意跟我们作对?在家也这样,我说东他往西,他妈妈骂他,他就摔东西。”老教师当时没急着说阿哲的错,反而问:“你们平时在家,会跟孩子好好说话吗?比如他做错事,你们是先问原因,还是先批评?” 男人愣了愣,说:“做错事还有什么原因?肯定得先骂醒他啊!我小时候我爸就是这么管我的,不骂不长记性。”老教师又问:“那你们夫妻俩,平时会好好沟通吗?”男人的脸有点红:“有时候会吵两句,家里事多,难免有脾气。” 后来老教师去阿哲家家访,才发现这家人的相处模式有多“拧巴”:阿哲妈妈总把“你跟你爸一样没出息”挂在嘴边,阿哲爸爸一不顺心就摔杯子,夫妻俩很少好好说话,却要求阿哲“听话懂事”。阿哲说:“他们自己都吵架,还管我做什么?我做错事,他们只会骂我,从来没问过我为什么这么做。” 老教师说到这,叹了口气:“你看,阿哲的‘倔’,其实是在模仿家里的相处方式——他爸妈用争吵解决问题,他就用惹事吸引注意;他爸妈从不认错,他也学着死不认账。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其实是整个家庭的问题。所以我说,孩子是‘病得最轻的’,因为他的问题,都是家庭问题的折射。” 我突然想起小宇的情况——之前请小宇妈妈来学校,她一坐下就说:“老师,我家这孩子就是被他奶奶惯坏了!他爸常年在外打工,我一个人管他也不容易,他还总不听话。”当时我没多想,现在才明白,小宇的“不认账”,或许也是因为没人好好听他说话。 第二天我找小宇谈话,没再提他犯的错,反而问:“你上次把同学的作业本藏起来,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呀?比如他跟你闹矛盾了?”小宇愣了一下,慢慢低下头:“他说我没有爸爸,没人管我……我气不过,就想让他交不了作业。” 我心里一酸,又问:“那你打碎玻璃,是不是不小心?”小宇点点头:“我想擦窗户,让教室亮一点,结果没抓稳,玻璃就碎了。我怕你骂我,就说不是我干的。”原来这孩子的“调皮”,背后藏着这么多委屈——他想得到关注,却用错了方式;他怕被批评,所以选择撒谎。 后来我跟小宇妈妈沟通,建议她多跟孩子聊聊心里话,少点指责,多些倾听。小宇妈妈刚开始有点犹豫,试着做了一段时间后,跟我说:“老师,小宇最近变乖了!上次他不小心打翻了牛奶,主动跟我说‘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还自己拿抹布擦干净了。” 现在小宇虽然偶尔还会犯错,但再也不会死不认账了,遇到问题会主动跟我说原因,甚至会自己想办法弥补。我也终于明白老教师那句话的意思:教育孩子,从来不是“治”孩子的错,而是要先看清背后的家庭问题。当家庭里有了好好说话的氛围,孩子才会学着认错、学着承担。 就像老教师说的:“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需要被看见的家庭。我们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帮这个家庭找到好好相处的方式。当家庭‘健康’了,孩子自然会慢慢变好。”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教师感悟

0 阅读:227
芦苇飘雪

芦苇飘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