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宣布了 9月22日,俄国防部总结2025年春季征兵结果并介绍秋季征兵筹备情况。俄春季征兵已按时足额完成,共向武装力量及其他部队输送16万名服役人员。来不及喘口气的俄国防部将开足马力,再接再厉,因为秋季征兵将于10月1日又要启动,征募年龄在18至30岁、未服预备役的公民。 据统计2025年1-5月俄军月均伤亡3.95万人,累计或超百万人。按这样的伤亡速率,俄罗斯的征兵速度根本赶不上伤亡速度,所以征兵成了国防部乃至俄当局最为棘手和头疼的事情。 你看这事儿闹的,俄罗斯国防部刚把春季征兵搞定,送了16万人上战场,转眼就得忙活秋季征兵了。月均伤亡接近4万人,累计下来可能破百万,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征兵成了头疼大事,说白了就是人不够用,前线吃紧,后方拼命补。但问题来了,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方式能撑多久?我觉得这里头有大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说伤亡率为啥这么高。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拼得凶,但战术上可能有点老套,靠人海战术硬顶。现代战争早不是靠堆人数就能赢的了,无人机、高科技武器横行,士兵上去就跟送菜似的。月均3.95万伤亡,意味着每天都有上千人倒下,这可不是小事。 想想看,一个家庭送孩子去当兵,可能几个月就没了音讯,这种代价太沉重。俄罗斯当局总说征兵是为了国家安全,但这么高的伤亡,是不是说明战略出了偏差?战争打了一年多,资源消耗巨大,人口红利眼看要见底。征兵年龄从18到30岁,范围不小,可年轻人就那么多,这么抽下去,社会劳动力都得受影响。工厂、农场缺人手,经济怎么转?这不是杀鸡取卵嘛。 更让人揪心的是,征兵跟不上伤亡,背后反映的是俄罗斯的人口危机。这个国家本来人口就在下滑,老龄化严重,现在战争一打,年轻男性大量损失,未来几十年人口结构可能彻底崩盘。你看历史,苏联时期阿富汗战争拖了十年,最后也没捞着好,反而把国家拖垮了。现在俄罗斯重蹈覆辙,伤亡数字比那时还猛,当局却还在硬撑。 说句不好听的,这简直是对一代人的牺牲漠不关心。国防部忙着征兵,好像机器一样运转,但士兵不是数字,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家庭破碎、社区空虚,这种社会代价谁来买单?战争初期可能还有人热血沸腾,现在看,普通老百姓越来越疲了,征兵命令下来,躲都躲不及。 经济方面也是个雷。俄罗斯靠能源出口撑场面,但战争开支太大,军费蹭蹭往上涨。钱都花在武器和抚恤金上,民生项目就得缩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征兵反而成了转移矛盾的手段。可这能持久吗?欧洲制裁压着,国际社会孤立,俄罗斯经济像在走钢丝。征兵速度快,但训练跟得上吗?新兵上去可能没几天就成炮灰,这不是浪费生命吗?我看啊,当局得想想,是不是该换个路子,比如谈判停火,而不是一味加码征兵。战争不是电子游戏,死了不能复活,整个国家都会背上长期包袱。 再从国际视角看,俄罗斯这么搞,盟友也犯嘀咕。白俄罗斯、中亚国家帮忙兜底,但人家自家也有难处,总不能一直当血库。全球舆论一边倒批评,俄罗斯形象越来越差,征兵成了人权问题的焦点。年轻人逃跑、抗议的新闻时不时冒出来,说明内部压力不小。 当局头疼征兵,其实是头疼怎么维持统治合法性。战争初衷说是保护利益,可现在看,利益没捞着,反惹一身骚。伤亡数字公开了,但真实情况可能更糟,民间传言伤亡早超百万,国防部数据有没有水分?谁都说不准。 说到底,俄罗斯征兵困境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战争是否值得付出这么大代价?我批判的不是征兵本身,而是这种不计后果的军事扩张。当局应该反思,为什么走到这一步?是外交失败,还是战略误判?继续硬撑,可能把国家拖进深渊。历史教训摆在那儿,大国崛起靠的是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不是蛮干。征兵成了头疼事,恰恰说明这条路走不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征兵应征 征兵政策 乌克兰征兵 征兵应征 征兵政策 兵役征兵 俄罗斯征兵



一繁丰顺
战争就是穷人的儿子跟穷人的儿子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