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600、歼-15T、歼-35舰载机,在中国海军福建舰上完成弹射起飞和着舰。9月22日,央视公开了,歼-35、歼-15T舰载机、空警-600预警机弹射的信息,并且公开了空警-600预警机上舰,弹射的画面。 央视新闻画面中,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上,电磁弹射器的滑块带着歼 - 35 隐身舰载机瞬间加速,战机在 3 秒内从零跃升至 300 公里时速,机身划破海面雾气直冲天际。 9 月 22 日公开的这组画面,首次向外界证实了空警 - 600、歼 - 15T、歼 - 35 三型舰载机在这艘弹射型航母上完成起降训练的消息,尽管实际训练早已完成,但官媒披露的细节仍引发广泛关注。 甲板上的调度节奏透着高效。歼 - 35 完成弹射后,甲板人员迅速清理轨道,歼 - 15T 随即进入弹射位。 这款改进型重型战机的起落架经过强化,适配电磁弹射的瞬间冲击力,其机翼下挂载的导弹清晰可见。此前滑跃起飞时,歼 - 15 需减少燃油与弹药以保证升空安全,而电磁弹射让它得以满油满弹状态起飞,作战半径由此扩展近半。 空警 - 600 的亮相更具标志性。这款顶着圆盘雷达罩的预警机从弹射器弹出后,雷达天线迅速展开,在高空形成覆盖数百公里的预警网。 作为首款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它的上舰解决了此前航母编队依赖直升机预警的局限,能直接引导战机执行拦截与攻击任务,成为编队的空中指挥核心。画面中,它的起落架缓冲结构明显,适配弹射与着舰时的受力需求。 支撑这一切的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与传统蒸汽弹射不同,这套系统能根据机型重量自动调节推力,从 20 吨的空警 - 600 到 35 吨的歼 - 15T,跨度 15 吨的机型可共用轨道。 常规动力航母能支撑高能耗的电磁弹射,源于独特的储能技术。飞轮储能装置以每分钟两万转的速度储备能量,4 秒即可完成充能,保证弹射间隔缩短至 45 秒。 在公开的训练画面中,福建舰在 6 级海况下连续弹射多架战机,拦阻成功率保持百分之百,而传统蒸汽弹射在这种海况下故障率会大幅上升。 三型战机的协同训练勾勒出航母编队的作战图景。空警 - 600 发现目标后,可引导歼 - 35 凭借隐身优势实施突防,同时指令歼 - 15T 发动重载打击。 这种 “隐身尖刀 + 重拳打击 + 空中指挥” 的组合,让编队的攻防圈向外延伸数百公里,从阶段性存在转向持续性掌控相关海域。此前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中亮相的歼 - 15D 电子战飞机若加入,更能形成完整作战体系。 画面末尾,完成任务的战机依次着舰,拦阻索在甲板上划出弧线。歼 - 35 的隐身涂层在阳光下泛着哑光,与歼 - 15T 的银灰色机身形成对比,空警 - 600 的尾翼标识清晰可见。 这些细节背后,是电磁弹射技术对航母战斗力的代际提升,让常规动力航母也能实现接近核动力航母的出动效率。 福建舰甲板上的这些弹射瞬间,不仅是装备的亮相,更是航母作战能力的一次展示。三型舰载机与电磁弹射系统的磨合成熟,正在推动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转型,那些在海面上腾空而起的战机,正成为维护海洋权益的新力量。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