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65岁的黄伯来说,健康的突然失控,让他一度感到困惑与无助。做完定期体检后,黄伯得知自己患上了肝癌,且肿瘤已经有4cm大,情况较为严重。这本应是一个需要立刻手术切除的信号,但黄伯却面临了一个意外的挑战——血小板过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们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方法来“饿死”癌细胞,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后,黄伯的肝脏肿瘤不仅没有复发,竟然变小了。 “饿死”癌细胞,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疗法?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饿死”癌细胞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停止进食,而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栓塞技术,医生们能够精准地阻断肿瘤供血的血管,使癌细胞无法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从而实现“饿死”的效果。治疗过程通过超声或CT引导,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并且无需进行开刀手术。这种微创技术不仅避免了大手术的风险,还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且恢复较快。最关键的是,它特别适用于那些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或者肿瘤位置较为复杂的患者。 这种介入治疗的理念是通过限制肿瘤生长的血液供应,致使肿瘤细胞无法维持生命活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对于黄伯来说,治疗后的效果非常显著,血小板恢复、肿瘤缩小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饿死”癌细胞并不意味着患者应当完全不吃东西。事实上,肿瘤细胞能够适应缺乏营养的环境,继续生长。盲目不吃不喝不仅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反而可能加速癌细胞的生长。相反,合理的营养补充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补充适当的营养能够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癌症患者应当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肉、禽肉、豆类等,这些都能有效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每年,全球约一半的肝癌病例出现在中国,尤其是在肝硬化、乙肝或丙肝等高风险人群中。由于肝癌的症状常常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出现腹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因此,定期的体检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长期饮酒者以及有肝病家族史的群体。 肝癌并非不可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放化疗等多种手段为患者提供了不同的治疗选择。关键在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通过及时的筛查和科学的治疗,肝癌患者依然可以拥有较长的生存期。
对于65岁的黄伯来说,健康的突然失控,让他一度感到困惑与无助。做完定期体检后,黄
疾冰预防说
2025-09-23 14:46:12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