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把他封去当山阳公。汉献帝退位后,不用再受权臣摆布,反而衣食无忧地活了几十年,子孙不少。而再看看司马家,江山是别人打的,还没什么建立国的功劳,却对曹魏的皇室下手极狠。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在洛阳街头倒下,他带人冲出来想找司马昭“算账”,结果还没走到一半,就被司马昭手下成济一刀结束了性命。 皇帝被当街杀死,消息不到一盏茶工夫就传遍了京城,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绝不会是成济一个人的主意。 司马昭随即处死了成济全家,以此来平息流言,但朝野上下的猜测和不满却怎么压也压不住。就从这一天起,司马家真正把权力抓得死死的。 司马懿其实也是靠着曹魏家族的提拔才能出头,当初曹操、曹丕对他不薄,甚至让他掌管兵权,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懿彻底接过了权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紧接着把持朝政,曹氏皇室被他们赶尽杀绝。 等轮到司马炎正式篡魏自立,原本的魏国皇帝曹奂被送去陈留看管,连最基本的自由也没有,更狠的是,曹氏宗室大半都没能活下来。新王朝顺利登基,可曹魏的血脉几乎被斩断。 反观曹家当年坐上皇位的路,换了一种味道。东汉末年打得天下乱成一锅粥,曹操起初势单力薄,便把流浪中的汉献帝刘协请到许昌,摇身一变成了天子的靠山。 曹操稳稳掌控着朝政,却始终没有贸然废帝,更没有直接称王。此时的汉室虽然风雨飘摇,但在百姓心里分量还很重,这在乱世中要想立得住脚,光靠兵力可不够,更得披一层正统的外衣。 曹丕接班后,不走极端,没搞流血夺权,而是用一套套“禅让仪式”把皇位拿到手。台面上推让几番,场面极力维持体面,实际上却是步步紧逼。 做了皇帝之后,曹丕十分有分寸,没有动汉献帝一根毫毛,反而送他当了山阳公,安排吃穿住行,刘协还能安稳带着家人过日子,身边无权无势,但一辈子平平安安地活到老。 就在这一点上,曹家留下了话柄,哪怕事后被说成是“伪帝”,但最起码没落下“杀君弑主”的恶名。 司马家与曹魏的这段“交接”,少了点正常的程序,多的是刀光剑影。司马家族处心积虑扫清异己,为了自家稳坐宝座,连曹魏的末代皇帝都关得水泄不通,还赶尽杀绝。 正是因为他们家族是靠宫廷权谋、不是凭真刀真枪在外打拼得来的,所以才格外怕曹氏人东山再起。 晋朝刚刚才坐稳江山,内部斗得你死我活,外面又碰上胡人南下,结果宫廷争斗搞得家破人亡,王朝不到半个世纪就崩了盘。 说到底,曹操那会儿知道抢正统名分太激进会适得其反,而司马家心里根本没底气,用最强硬的方式维护新王朝,最后反弹最惨。从历史上看,保住体面别心太狠,往往比逞一时之快,能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吕布败亡后,曹操为什么处死高顺,却留用了张辽?高顺的人品、能力都要强于张辽,
【9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