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睡眠出现这些迹象,说明你“老”了

新浪财经 2025-09-23 04:49:09

转自:中国妇女报

■徐梦莲

晚上睡不着、白天醒得早……《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睡眠困扰率为48.5%。在医生眼里,当睡眠出现某些迹象,说明你“老”了。

人老了,睡眠有3个特点

专家表示,“变老”在睡眠上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深睡眠时长、质量下降。深睡眠被称为“黄金睡眠”,解除疲劳的作用最明显、生理修复功能强大,其衰退在30岁前后就已发生。40多岁时,睡眠的质和量都出现明显减退,可能剥夺60%~70%的深度睡眠;到70岁时,深度睡眠的损失高达80%~90%。

二、睡得越来越“碎”。睡眠变得片段化,夜醒次数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夜间醒来的次数翻倍,从年轻时的1~2次增加到5~7次,且醒来后难以快速入睡。除了夜尿多,疾病、药物作用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三、睡眠节律发生变化。随着年纪渐长,生物钟会提前,褪黑素的释放时间和达到峰值的时间越来越早。这种“近日节律”看似无害,却可能引起很多问题。比如,晚上较早打盹,会让珍贵的“睡眠压力”泄掉,清掉腺苷(一种能告诉你身体累了困了的物质)持续累积一日所带来的睡意。几个小时之后,当你躺在床上试图睡觉时,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睡眠压力”来帮助入睡,或保持熟睡状态。

睡不好,让身体进一步变老

变老让睡眠深受影响,而睡眠质量变差,又会反过来影响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会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长期如此会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继而诱发房颤、心脏代谢综合征等。

频繁觉醒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使心脏长时间处于“战备状态”,可引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碎片化睡眠”还会反复打断大脑的修复过程,更易出现认知损伤。

如何自查睡眠是否“变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建议,可参照以下“三步法”:

入睡时机。一般来说,应该在晚上10点~11点左右睡觉,入睡过早或过晚,睡眠都可能存在问题。另外,在安静放松状态下躺下半个多小时还不能入睡,就可能存在失眠问题。

睡眠时长。多数成年人日平均需要睡7~8个小时,考虑个体差异,需综合入睡时间和醒来感受来判断。

醒来感受。如果睡醒后仍感觉到疲倦、乏力,甚至记忆力减退,很可能是睡眠质量出了问题。

发现睡眠“变老”,该怎么办?

每一晚睡眠都是身心修复的契机,做好7件事有助调整睡眠。

饮食要调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睡前忌浓茶、咖啡、酒精、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晚餐七八成饱即可。

《老年慢性失眠慢病管理指南》指出,遵医嘱适当食用药膳有助改善失眠。心脾两虚者表现为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缺乏等,咨询医生后,可选芝麻、大枣、桂圆肉、蜂蜜等;心胆气虚者表现为精神烦乱、失眠、梦中惊跳、心悸、胆怯等,咨询医生后,可选大枣、莲子、小米等。

注意运动量。有氧运动可提升睡眠质量,但要把握好运动量。建议每周4次、每次1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两次、每次2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睡前活动要放松。睡前洗个温水澡、泡脚,不做剧烈运动,减少看恐怖电影等频率,降低刺激。

白天适当晒太阳。专家建议,下午到户外晒会儿太阳,做好防晒措施,充分的午后阳光可以延后褪黑激素的释放,把睡觉时间往后推。

保持舒适的卧室环境,减少光源和声源干扰。可选择遮光窗帘,或戴眼罩入睡;睡前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助眠。

调整卧室温度。身体启动睡眠状态,需要降低一些核心温度。

睡前保持心情愉快。情绪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且睡眠障碍又会造成情绪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发现明显的睡眠问题,要寻求专业帮助,切忌自行滥用药物。

1 阅读:41